1 / 20
文档名称:

傣族的文化礼仪风俗介绍4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34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傣族的文化礼仪风俗介绍4篇.docx

上传人:zongzong 2022/8/2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傣族的文化礼仪风俗介绍4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傣族的文化礼仪风俗介绍4篇
傣族的形象服饰 篇一
女性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
共 20 页








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云南地区形成许多教派,按其名称可分为润、摆庄、多列、左祗四派。西双版纳的大龙、景洪、罕等傣族地区流行的上座部佛教属于润派,润派是林居派,居住在山林中。僧人们带来了傣润文佛经,以后又建立塔寺,制订僧制。此后,润派佛教又传入德宏、临沧地区。此外,德宏、临沧地区还有多列、左抵两个派别,这两派原为林居,传入傣族地区后,改为村居,往往在村落或寨边。另有摆庄派,流行于德宏及保山地区的傣族中,这一派是从缅甸瓦城传入的。
由于小乘佛教主见男子在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才能除苦积善,成为受教化的新人,成年后有社会地位,所以过去农村中佛寺许多,送子弟入寺为僧很普遍。特殊是在西双版纳,未成年的男子几乎都要过一段僧侣生活,识字念经,然后还俗回家,有的就终身为僧。傣族的斋僧赕佛活动极为频繁,且很虔诚。由于村寨各户有共同负担寺院开支和僧侣生活的义务,加上其他宗教活动经费,约占农户农业收入的1/5,成为农夫的沉重负担。新中国成立后,解除了不合理的宗教负担。
20世纪90年头以来,中国境内的傣族社会在宗教观念上出现了分化,老年人仍旧根据宗教传统进行着宗教活动,而青年人的宗教观念则出现了明显的淡化,其重要表现之一为许多家庭已不再送孩子进佛寺当和尚,中青年人普遍认为读书比进寺更加重要。另一方面,青年人对于传统的宗教活动和礼教并不反对。










原始宗教信仰
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语称“丢拉曼”,也称“披曼”,是爱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着剽牛和食牛皮的风俗。元江、新同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3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傣族的风俗禁忌 篇四
1、劳作生活中的性别禁忌男人不能接触女人专用的小锄、农具、织机。男人忌讳从猪槽上跨过,否则会失去男人的魅力;女人忌讳接触男人的武器、猎具,不能进入男人的会所。
妇女忌讳爬到房梁上取、放东西;忌讳将扫帚举过男人的头顶;忌讳从男人睡的枕头上方走过。傣族有妇女不上宴席的****俗。
妇女忌讳上楼;必需上楼时,要示意男人避开,否则是不吉利的。傣族旧时中厅设的床位也忌讳妇女坐卧。妇女忌讳在男人面前频频而过,妇女从长辈或男人面前走过时,要将裙子收拢在双腿膝间,弯下腰轻步而过,嘴里要不停地说着“苏玛,苏玛,(傣语音译,即“对不起”的意思)”。










2、饮食禁忌过去,傣族在获得丰收或捕猎到食物后必需先祭祀祖先神灵,感谢神明的保佑,然后再自己食用。
在待客饮食方面也有一些禁忌,不用白颜色的鸡、水香菜、滑苔和螺蛳四菜同时款待挚友,否则会有无形的障碍阻隔两人交往,哪怕同在一个乡村或城市,两人也难以见到面,对待在他乡工作的家人也存在这种饮食禁忌。
餐桌不能摆放在主梁下,否则冲撞主梁,对家神和居室不利。小孩子不能吃鸡脚,吃了不会织布编箩箩;不能吃鸡腰,吃了会断牙齿,会肩疼头痛;不能吃鸡屁股,吃了嘴会长。蒸饭时,忌甑子发生声音,否则是不吉利的预兆,要请人送鬼。
3、入宅禁忌
傣族禁忌坐门槛,认为门槛是人、鬼必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