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7
文档名称:

神经内科体格检查(1)教学讲义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487KB   页数:8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神经内科体格检查(1)教学讲义课件.ppt

上传人:rsqcpza 2022/8/2 文件大小:4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神经内科体格检查(1)教学讲义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神经内科体格检查(1)
神 经 系 统 体 格 检 查
临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是在系统内科体检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检查者做到以下四点:
1、认真仔细,取得病人的充分合作。
2、依次自头部颅神经—上肢—胸—腹—下肢—站立— 支配区及面中间和周边的痛温触觉。
运动:请病人咬牙,触摸双侧咀嚼肌,张口观察下颌有否偏斜
反射:
角膜反射、下颌反射
临床意义
在三叉神经有刺激性病变时,可在三个分支的出面骨孔即眶上孔(眼支)、上颌孔(上颌支)和颏孔(下颌支)处有压痛点,按压时常可诱发疼痛,又称触发点、诱发点。
三叉神经痛常见的病因有牙根脓肿、龋齿、鼻窦炎或下颌关节病变、颅底损伤、肿瘤等
六、面神经
功能: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和分管舌前2/3味觉
检查方法:
运动:嘱病人做皱额,闭眼,露齿,鼓腮及吹口哨动作。
味觉:检查舌前2/3的味觉。
临床意义:
面神经麻痹分中枢型和周围型,中枢型常见于脑血管病变、肿瘤或炎症等;周围型可由寒冷刺激,耳部或脑膜感染、听神经纤维瘤等引起
七、听神经
功能:包括耳蜗神经(司听觉)和前庭神经(司平衡)
感受器:位于内耳 中枢:位于大脑颞叶
检查方法:
林尼(Rinne)试验
韦伯(Weber)试验
前庭神经功能检查:病人直立,两足并拢,两手向前平伸,观察病人睁眼、闭眼时能否站稳
临床意义:
传导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
八、舌咽及迷走神经
功能:舌咽神经司舌后1/3和咽部的一般感觉和味觉,并支配软腭和咽肌的运动;迷走神经司咽喉的感觉和运动
神经核:位于延髓
检查方法:
运动:观察声音有否嘶哑,带鼻音,有无饮水咳呛,观察悬雍垂及软腭的活动情况。
反射:咽反射
味觉:舌后1/3味觉为舌咽神经支配。
临床意义:
真性球麻痹见于脑干脑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和鼻咽癌转移等
假性球麻痹见于两侧脑血管病变和脑炎等
九、副神经
功能:支配耸肩和转头动作的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
神经核:位于延髓和颈髓上段
检查方法:
转颈,耸肩检查胸销乳突肌和斜方肌肌力。
临床意义:
一侧副神经或核受损时,该侧肩下垂,耸肩无力,且头不能或无力转向对侧,见于副神经损伤和颈椎骨折等
一侧副神经核以上部位损伤时,仅有对侧肩下垂和耸肩困难,而转头正常,见于脑外伤、脑肿瘤和脑血管疾病
十、舌下神经
功能:支配舌肌运动
神经核:位于延髓并受对侧大脑皮质运动区支配
检查方法:
让病人伸舌,观察伸出方向和有无舌肌畏缩
临床意义:
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见于多发性神经炎和脊髓灰质炎
中枢性舌下神经麻痹见于脑外伤、脑肿瘤和脑血管疾患等
感觉功能检查 (1)
感觉要求自身二侧比较,远端和近端比较,在病人较安静配合的情况下仔细检查,检查部位暴露良好
浅感觉
1)痛觉:用大头针轻刺皮肤,每次轻重程度尽量一致。
2)触觉:用棉絮在皮肤上轻轻掠过。
3)温度觉:冷水0-10℃,温水40-50℃交叉地接触病***肤。
深感觉
位置觉:检查者以5°左右的幅度,轻轻移动病人的手指和足趾关节,请病人说出移动方向。
振动觉:将128赫的音叉振动后置于骨隆起处,让病人说出振动的感觉和持续时间
感觉功能检查 (2)
复合感觉:
定位觉:用手指指出被触部位,正常不超过1cm。
二点辨别觉:测出能区别出二点的最小距离。
图案觉:用钝物在皮肤上画简单图形,请病人识别。
形体觉:凭着手抚摸一种物体,讲出该物体形状、内容
运动功能检查 (1)
随意运动功能检查
定义:随意运动是指受意识支配的动作,由骨骼肌收缩来完成
检查法:分主动法和被动法
主动法是病人做主动运动,以观察其肌力和活动范围
被动法是医师给病人某肢体以适当阻力让其抵抗以测定其肌力
为了了解各肌肉收缩时的强度,便于分析和观察疾病,常用六级分级法以记录肌力大小
运动功能检查 (2)
肌力检查
检查部位
上肢:三角肌,肱二、三头肌,伸、屈腕肌,握力,对指肌力。
下肢:髂腰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伸、屈趾肌。
六度分级法
0度:无肌肉收缩活动
1度:可看到或触到有肌肉收缩活动,但无关节活动
2度:所产生的动作不能胜过其肢体的重力
3度:可抵抗地心引力而活动
4度:稍能抵抗检查者的阻力
5度:正常肌力
运动功能检查 (3)
肌张力检查
检查方法:病人在完全放松情况下握住病人的肢体以不同速度和幅度来回活动,注意所感到的阻力。
异常表现:
肌张力高:
折刀样: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