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八、躬行篇]躬行.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躬行篇]躬行.docx

上传人:飞行的大米 2022/8/2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躬行篇]躬行.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八、躬行篇]躬行
①士(读书人)虽有学,而行(实行,实践所学的道理)为本(根本)焉。
(《墨子?修身》)②自古圣贤之言学也(论学习),咸(都)以躬行实
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明?林希元《罗整庵困知记序》
[八、躬行篇]躬行
①士(读书人)虽有学,而行(实行,实践所学的道理)为本(根本)焉。
(《墨子?修身》)②自古圣贤之言学也(论学习),咸(都)以躬行实
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明?林希元《罗整庵困知记序》)
③博学(广博地学)之(指知识、道理等),审讯(详细地问)之,慎思(慎重地想)之,明辨(清楚地分辨)之,笃行(忠实地实行)之。(战国?子思:《中庸》)
〔解〕这里把“笃行”作为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若是能够把“笃行”理解为实践的话,那么,“笃行”不单是学、问、思、辨的目的,并且是查验所学可否靠谱的唯一标准。
④不闻(听闻)不若(不如)闻之(指知识、道理等),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到头了;这里,荀子还不能够能认识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知行递进规律)。故闻之而不见,虽(即便)博必谬(错误);见之而不知,虽识(zhì,记住)必妄(荒唐);知之而不能够,虽敦必困(即便知道的很多、很充分,也必定坠入窘况的境地)。(《荀子?儒效》
⑤祖先学问无遗力,
少壮时间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北宋?陆游:《冬
夜读书示子事》)
〔解〕从书籍上得来的学问,关于一个缺乏实践经验的人来说,
只好是浅陋、浅陋的。要战胜这类“浅”的缺点,绝对需要的是“躬行”,
是从少壮到老长久屡次的“躬行”。
⑥伊川先生(北宋学者程颐)亦尝(从前)言:“读得一尺,不如行得一
寸。”盖(发语词)读书不能够力行,可是说话也。(清?张伯行《:养正类编
要言》)
⑦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知之不博。是故艺可学而行可力也。(东汉?张衡:《应闲》)
〔解〕马虎是:正派的读书人,不忧虑地位不尊贵,而忧虑道德不高尚;不以傣禄不多为耻,而以知识不博为耻。所以,要学艺以增广知识,力行以高尚道德。
⑧人之重病在好名。名与实对。务(追求)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部是求实,则全不务名。故为学之道,宜戒浮华,而崇实行。(清?张伯行:《学海津梁?敦实行》)
〔解〕好名的人,图表面,贪近功,所以在学习上经常是浮而不深,华而不实。医治这类好名重病的最好处方,就是崇尚实行。
⑨读书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知道书中所说的无不是我的事情),而即吾身以求之(马虎是:把书中“所言”同“吾身”联系起来,以求得对书中道理的理解和实行),则凡圣贤所至(所做到的、达到的)而吾未至者,皆可勉而进矣。若直求之文字,以资诵说(若是可是向文字中追求,以供背诵言谈之用),其不为玩物丧志者几希(这类人不能够为玩物丧志的
是极少的;玩物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