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课程设计 蒸发器.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课程设计 蒸发器.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7/15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程设计 蒸发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程设计_蒸发器
第一章蒸发操作条件的确定
蒸发作为化工产品工艺制造过程中的单元操作,有多种不同的设备,不同的流程和不同的操作方式。蒸发操作条件的确定主要指蒸发器加热蒸汽的压强(或温度),冷凝器的操作压强(或温度)的确定,正确选择蒸发的操作条件,对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极为重要。
加热蒸汽压强的确定
通常被蒸汽的溶液有一个允许的最高温度,若超过了此物料就会变质,破坏或分解,这是确定加热蒸汽压强的一个依据。应使操作在低于最大温度范围内进行,可以采用加压蒸发,常压蒸发或真空蒸发。
一些化工厂,常装设蒸汽机或透平机以驱动发电机发电,因而蒸发用汽应考虑用蒸汽机、透平机的乏汽,直接采用未经做功的锅炉蒸汽进行减压蒸发是不经济的,乏汽压强一般在200~400 kPa左右。
蒸发是一个消耗大量加热蒸汽而又产生大量二次蒸汽的过程。从节能的观点出发,应充分利用二次蒸汽作为其它加热用的热源,即要求蒸发装置能够提供温度较高的二次蒸汽。这样既可减少锅炉产生蒸汽的消耗量,又可以减少末效进入冷凝器的二次蒸汽量,提高了蒸汽利用率。因此,能够采用较高温度的饱和蒸汽作为加热蒸汽的有利的,但通常所用饱和蒸汽的温度不超过180 ℃,超过时相应的压强就很高,这样增加加热的设备费和操作费。一般的加热蒸汽压强在400~800 kPa范围之内。此次设计方案中加热蒸汽压强定为675 kPa(绝压)。
冷凝器操作压强的确定
若一效采用较高压强的加热蒸汽,则末效可采用常压或加压蒸汽,此时末效产生的二次蒸汽具有较高的温度,可以全部利用。而且各效操作温度高时,溶液粘度低,传热好。若一效加热蒸汽压强低,末效应采用真空操作。此时各效二次蒸汽温度低,进入冷凝器冷凝需消耗大量冷却水,而且溶液粘度大,传热差。但对于那些热敏性物料的蒸发,为充分利用热源还是经常采用的。对混合式冷凝器,其最大的真空度取决于冷凝器内的水温和真空装置的性能。通常冷凝器的最大真空度为80~90 kPa。此次设计方案中冷凝器压强定为20 kPa(绝压)。- 1 -
蒸发器的类型以及选择
在化工生产中,大多数蒸发器都是利用饱和水蒸汽作为加热介质,因而蒸发器中热交换的一方是饱和水蒸汽冷凝,另一方是溶液的沸腾,所以,传热的关键在于料液沸腾一侧。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物性物料的蒸发浓缩,出现了各种不同结构形式的蒸发器,而且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其结构在不断改进。工业中常用的间壁式传热蒸发器,按溶液在蒸发器中的流动特点,可分为循环型(中央循环管式、悬筐式、外加热式、列文式、强制循环式等)和非循环型(升膜式、降膜式、升-降膜式、刮板式等)两大类型。
面对种类繁多的蒸发器,在结构上必须有利于过程的进行,为此在选用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 尽量保证较大的传热系数,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 生产能力大,能完善分离液沫,尽量减慢传热面上的垢层的生
成。
(3) 结构简单,操作维修和清洗方便,造价低,使用寿命长。
(4) 能适应所蒸发物料的一些工艺特性。。
综上所述,本次设计中蒸发器的最优形式确定为标准式即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多效蒸发效数的确定
在流程设计时首先应考虑采用单效还是多效蒸发,为充分利用热能,生产中一般采用多效蒸发。因在多效蒸发中,将前一效的二次蒸汽作为后一效的加热蒸汽,可节省生蒸汽耗量。但不是效数愈多愈好,效数受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因素所限制。
经济上的限制在于效数超过一定值时经济上不合算而技术上的限制在于效数过多蒸发操作将难于进行,因此实际的多效蒸发过程效数并不多。为了保证传热的正常进行,每一效有效温差不能小于5~7℃。通常对于电解质溶液,如NaOH水溶液,由于其沸点升高较大,采用2~3效,对于非电解质溶液,有机溶液等,其沸点升高较小,可取为4~6效。其真正适宜的效数,需通过最优化的方法加以确定。
讨论以上条件,通过对比选择,本设计应采用三效蒸发。
多效蒸发流程的选择
- 2 -
多效蒸发的操作流程根据加热蒸汽与料液的流向不同,可分为并流,逆流,平流及错流四种。
并流法亦成为顺流法,其料液和蒸汽呈并流。因各效间有较大压差,料液能自动从前效进入后效,可省去输料泵;前效的温度高于后效,料液从前效进入后效时呈过热状态,可以产生自蒸发;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应用广泛。但由于后效较前效的温度低,浓度大,因而逐效料液的粘度增加,传热系数下降。因而并流法操作只适用于粘度不大的料液蒸发。
逆流法即料液于蒸汽呈逆流操作。随着料液浓度的提高,其温度相应提高,使料液粘度增加较小,各效的传热系数相差不大,故可生产较高浓度的浓缩液。因而逆流法操作适用于粘度较大的料液蒸发,但由于逆流操作需设置效间料液输送泵,动力消耗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