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docx

上传人:麒麟才子 2022/8/3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
从先秦百家争鸣中一支一般的流派,到秦焚书坑儒法家称雄时的短暂消沉,再到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接着北宋程朱理学备受争议的“存天理,灭人欲”,再到今日掀起的新儒热。反观这个演进历程,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思想中,“仁”是一个比“礼”更为重要的概念。此外,“仁”是在他对“礼”的争辩中引发出来的。据统计《论语》讲“仁”104次。孔子还讲“义”“忠”“恕”,“义”源于“仁”的内在,“忠”“恕”乃“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冯友兰说:“忠恕之道就是仁道,所以行忠恕就是行仁义。行仁义就必定履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这就包括了义的性质。[5]”因此“仁”包含“义”“忠”“恕”。
  第三,政治思想。除了“仁”和“礼”之外,孔子讲得最多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为政”。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不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他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治国方略,会慢慢培育起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遵守社会秩序的自觉意识,会使百姓真诚地宠爱国家,心悦诚服地接受政府的统治。   第四,“学”的思想。孔子指出,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成就自己。他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孔子自己就以“闻道”为期许。他说:“朝为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闻道”可以说是他的终极关怀,在他看来,人就是为了“闻道”而活着的,不懂得道理,人生就没有价值,没有意义。闻什么“道”呢?闻为人之道,为政之道。懂得了如何成为“仁人”、如何治理天下的道理,才能不虚度此生,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4]
5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学大师。孟子学说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性善说。孟子认为人性内有种种善的成分。意思不是说人从诞生就是圣人。相反他承认,还存有其他成分,本身无所谓善恶,若适当把握,就不会通向恶。孟子认为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四端”,若充分扩充,就变成四种“常德”,即儒家极其强调的仁、义、礼、智。诸种道德都是自己的本性中固有的,而不是从外面加进来的,所以说人性是善的。
  其次,修养说。孟子特殊重视后天的道德修养,建立了内容丰富的修养论。他认为,道德修养首先是“有意”。孟子所谓“心”是指“四端”,也叫做“良心”、“本心”。“四端”犹如种子,很幼小,很微弱,需要细心养护才能萌发为道德,稍不当心便会丢失。因此他告诫人们要时刻留意良心的丢失,做到“有意”。
  第三,仁政说。孟子提倡仁政。他说:“人皆有不忍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的仁政主见,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真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照旧闪耀着刺眼的光辉。
  荀子,先秦最终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哲学思想吸取了战国时代更多地区的更多学派的思想和学问。所以学术内容和学术背景都显得更加丰富和宽广。其学说归纳为:
6
  第一,性恶说。这是荀子最著名的学说。与孟子的性善学说正好相反。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化的哲学,他认为,人性必需加以教化,凡是没有经过教化的东西不会是善的。荀子的论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伪,就是人为。在他看来,“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5]
  其次,礼乐说。“礼”是荀学的核心概念,在他看来,无论是对于人的化性起伪,还是对于社会的和谐有序,“礼”都是至关重要的。荀子认为,治理国家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组织好社会,避开纷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能群”的优势,使人类得以生存和进展,使国家得以富强和强盛。他说:“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荀子?王制》因此,人必需要结合成群体,组织成社会,依靠群体的力气才能官天地、财万物。
  第三,王制说。荀子不是讲“德治”,也不是讲“仁政”,而是讲“王制”。所谓“王制”,原来是指圣王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和政权设置,但荀子在讲这个问题时却把它扩大为包括各种重大政治问题的治国方略,集中代表了他得政治思想。其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平政爱民;二是隆礼敬士;三是尚贤使能。[4]
  以上是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哲学思想的归纳梳理。
  三、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特点
8
  通过对儒家先哲思想的梳理,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现实主义。也就是说他们所关怀和争论的问题都是和人生亲热相关的现实问题。例如关于政治、经济、道德、教育等问题,而对于宇宙的本质和起源,上帝鬼神之有无,人的吉凶祸福等则很少考虑。即使谈到,也是当做现实问题来谈的。又如关于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