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人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学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意义。
2、初步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基本内容昌誓师
天京事变
1856年
天京陷落1864年
金田起义
1851年
1864年天京陷落
无可挽回的败亡
材料一 由于太平天国发生在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它所要对付的敌人,不但有掌握全国政权、作为封建势力中心的清朝统治者,而且还有外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
分析材料:
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失败?
直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如何评价这一运动?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积极
局限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天朝田亩制度》
课堂小结
太平天国的兴衰
金田起义
1851年
定都天京
1853年
天京事变
1856年
天京陷落1864年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1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3 革命精神鼓舞中国道路探索
反封建反侵略
课堂练习
1、慈溪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这里的“红头军”是指( )
2、下列对太平天国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
。
。
。
A
A
3.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C
4. 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同特点是(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反映农民的理想追求
B
1、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2、学生回答
3、解答并导入新课——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第一部分:第一次工业革命
设疑——简要解释何为工业革命之后,提出“‘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的条件有哪些”这一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该部分内容,并勾画重点。(板书问题)
解惑——从劳动力、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解答上一问题,引用《共产党宣言》中的句加以辅助解释。(分点板书答案)
启发——勾画课本提到的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等发明创造,展示课前准备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工业革命时期的其他发明。
设问——工业革命最初从哪个产业兴起以及兴起原因。过渡到对工业革命概况的讲解。
解答——学生回答产业,老师分析原因
推演——由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推演出机器技术和交通运输的技术革新,讲解工业革命概况。
小结: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以英国为中心,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问世标志工业革命开始,1885年瓦特蒸汽机问世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将人类推入“蒸汽时代”。
第二部分: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电的应用
,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和特点。(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等方面思考)
提示:(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2)经济上: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3)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认识电力的发明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