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基于“旅游+产业”模式的特色旅游小镇升级研究
广西贺州黄姚古镇素来便有“小桂林”的别称,黄姚古镇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明显存在“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这也是一直存在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的痼疾。目前广西区内对特色古镇的研究多集中于借打卡、美食吃播、民风生活体验等方式接触和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黄姚古镇也可以得到一个低成本、高效益的宣传效果。
2、挑战
(1)古镇旅游的市场竞争白热化
随着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以及城镇化和旅游热的驱动,游客对古镇旅游的获得感越来越强烈,对古镇的旅游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古镇旅游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但是从整个市场来看,古镇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特色产业、运营管理不善等问题,制约了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对古镇进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质是十分必要的。黄姚古镇因地制宜根据自身资源优势,成立旅游级景区,但旅游规划发展模式比较大众化、开发的产品有特色但开放档次低,不能规模性地生产发展。
在当今古镇旅游白热化市场竞争阶段,古镇应注重自身旅游产业特色发展体系的完善,不断挖掘和升级特色产品以及文化内涵,提高市场竞争力。
(2)古镇旅游带来的污染问题
随着古镇旅游经济的开发以及知名度的上升,客源量短时间内的激增使得,一方面以及古镇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一些基础设施的未完善导致垃圾未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另一方面游客的素质较低导致古镇文物的完整性以及区内环境受到一定的破坏与污染。特别是由于古镇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旅游公司与当地居民形成了经济共同体,当地居民主要负责区内的维修以及清洁,但由于公司与居民的利益收入反差,导致居民对区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古镇目前环境污染管理机制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旅游+产业”模式下的黄姚古镇
各地区的特色小镇模式作为二元化向一体化推进的多功能新型城镇化模式,在众多功能中,产业是黄姚古镇未来发展的核心,而其他是载体,同时产业的发展还要考虑各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贺州市政府报告表明,要以发展黄姚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区为代表,从而带动全域旅游发展。但目前的情况看,黄姚古镇存在农业三产培育不足,发展仍以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为主要局面。基于此,本课题结合黄姚古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种类,根据旅游项目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路径进行综合渗透融合,形成“旅游+产业”基础格局。
1、农业
黄姚古镇需要在农业生产方面进行改造,进行规模化生产,给农民带来更多收入。一方面,黄姚古镇的农业相对于东部农业较为发达地区,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要先构建农业生产—销售链的基础。黄姚古镇位于包茂高速与723县道的交叉地带,北靠湖南,东临广州,四周的旅游资源丰富并且比较集中,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关联程度。关于农业的生产,村民除了选择在地里种些粮食、蔬菜之类,用作家用之外,还应集约化生产,形成规模化的种植。农业的三产业由农业生产、加工、相关服务业组成,其中生产是其余两个产业发展的基础,黄姚古镇农业生产只有在农业生产这一块产业链上做好,农产品的加工和相关服务业才能得到更好发展。
2、旅游业
相比其他特色小镇,黄姚古镇的商业化低,保留了原有的古镇风情,但是黄姚古镇的商业是可发展的,而且潜力巨大。目前黄姚古镇缺乏一个多功能业态组合的商业体,就黄姚古镇其自身产业而言,需要形成一个可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需求的一条龙旅游模式,打造“梦境黄姚,姚江乡愁”。以购物为例,黄姚古镇应大力发展文创产品,例如古镇特有的黄姚豆豉、黄姚黄精酒等商品,特别是应做到产品类型相对丰富,根据市场大部分消费主体,重视年轻消费者的购物需求。这就要求当地文创产品背后的产业链有足够的人才资本支撑。黄姚古镇也需要大力发展面向游客群的主题商业街,形成自身的商业品牌,从传统的观光游转向深度游,引导旅游业向主题特色游、二次消费项目等领域拓展,加大拓展古镇旅游发展空间,提高市场竞争力。
3、文化产业
黄姚古镇先后荣获“省级休闲旅游度假区”、“广西文化产业示范区”和“央视2018年度”魅力小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因此黄姚古镇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非常可观的。加快建设黄姚古镇文化产业区是当前的发展突破口,紧扣文旅产业发展走向,强化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借助荣誉称号积极申请文化产业类建设资金,切实用好相关支持资金,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此外,拓展文化开放空间,提升开放的水平,持续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主动融入大湾区的建设,吸引推广黄姚古镇文化产业的建设人才,夯实文化产业。同时依托黄姚古镇文化渊源,深入挖掘黄姚鱼龙节、柚子灯节、三月三等民俗节庆的聚集效应;全力推进黄姚古镇申遗工作、牌匾提质改造和冬祭文化挖掘等专项工作,大力建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全方位打响黄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