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汪银平::企业反舞弊,要化被动为主动.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汪银平::企业反舞弊,要化被动为主动.docx

上传人:suijiazhuang1 2022/8/4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汪银平::企业反舞弊,要化被动为主动.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汪银平:
企业反舞弊,要化被动为主动
作者:暂无
来源:《经理人》2019年第1期
核心人员被挖角、商业秘密遭流失、内部高管以权谋私……近年来频频爆出的舞弊问题, 令大量民营企业、跨国企业、甚至上市公司都饱受其扰。如公司、分公司的直接负责人、CEO、总经理;第二类是以采购总监、市场总监为代表 的、在业务一线操盘大额项目或者高额资金往来的主管、经理人;第三类则是负责核心技术或 者数据的岗位,“和传统认知不同,企业财务岗发生舞弊的现象如今反而变少了”,汪银平说 道,“一方面,很多企业有意识地加强了交叉监管,另一方面,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在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基层财务人员被高管利用,成为舞弊“工具”的案件却在逐步攀升。
谈及舞弊高发企业,汪银平认为,民营企业和跨国企业是重灾区。在近5?10年内,随着国 家创新创业政策的鼓舞,大批量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例如,诸多互联网和创业公司在高速前行 的同时,合规内控的制度却远远滞后于业务的发展,一些元老级员工都大权在握,有些动了舞 弊侵占的念头,各种利益输送案件爆发。对于跨国企业,尽管内部制度建设较为健全,但落地 中国之后,境内员工对制度的认同度不高等因素导致制度执行效果不佳,进而易形成舞弊案件。 虽然外企在利用内部审计、内部谈话等调查手段较为成熟,但面临中国境内的司法裁判与执行, 依然缺乏应对经验和操作方案,这就需要中国境内的专业机构提供帮助。
企业反舞弊的难点
当下,越来越多企业走上了反舞弊之路,却面临诸多难题,一方面,企业们在寻求公权力 救济时,陷入了“不立案就不能查证,没有证据不让立案”的困境之中,另一方面,当企业自 己采取一些调查手段进行“自我救济”时,反而因触碰法律红线遭遇“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尴 尬境地。
在汪银平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舞弊问题的调查难度极高。在我国,绝大多数调查资源掌握在国家刑事侦查机关手 中,但部分舞弊行为还没有上升到刑法规制的层面,因此无法通过公权力介入来追究法律责任。 与此同时,多数经济犯罪与股东纠纷、劳资纠纷相互牵连,侦查机关即便接到了举报,但也基 于公安机关严禁插手经济纠纷的原则而止步。
第二,舞弊调查的风险大。能否直接扣留员工的公文包?能否采用特殊手段调取银行流水? 能否直接对其电脑进行电子取证?反舞弊调查在实践中难免会涉及个人隐私,因而饱受争议。 在这种情况下,寻找第三方机构提供支持,有助于确保精确把握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界限。
第三,调查的要求非常特殊。反舞弊调查是围绕着企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展开的调查, 是为后期的深入侦查和刑事立案铺路的重要步骤,故而对调查者的专业素养要求极高。“我们 有许多客户在报案过程中频频遇挫,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司法机关对于证据规格和证据效力的具 体要求,也不了解司法机关的立案标准,财务稽核、人员谈判、电子取证,看上去是单纯的技 术活,但要做到相辅相成,却并不容易。”汪银平介绍道。
企业反舞弊的“术”与“道”
对于企业来讲,制度创设、调查执行、文化建设是落实好企业反舞弊的关键举措。
首先从制度上讲,如果要化被动为主动,“制度前置化”的设计至关重要。在概念界定中 就有许多方法可循。例如,《公司法》认定的“高管”仅限于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 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如要将“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