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没打算辞职美文
第一篇:没打算辞职美文
公司老板对新来的秘书小刘的工作不满意。
尤其是最近的一次私底训话,这种不满似乎达到了非开除他不可的地步。
老板对秘书说:“我从来没有碰到像你这样一个办事马虎大意的秘书!我原的危局--政统大失颜面,道统忽悠不灵,便只好祭出法统"维稳",封口,噤声,通缉,追捕。如果把"倾听民意"视为一种"政治文化",那么,"先进"既不逮,遑论"发展方向"了。最后要说明的是,对邀请函上的"大众"二字,我颇不以为然--有"大众"的"传媒"么?不是官办,就是官管,连"为大众"的传媒都难以生存,诚如白岩松所说"处处都是体制"。好在我进会场时,见到的横幅已经把"大众"改成了"传媒"。还有,半个多月过去,这个"发言稿"也与时俱进完善了许多。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第三篇:孟督学没吓死美文
清乾隆年间,扬州府举行科考,主考官是位姓孟的督学。
参加考试的考生中有一个叫汪中的,时年十八岁,生性狂放不羁。他写完文章后把考桌一拍,说道:“今日当吓死小孟矣!”那意思是说,自己这才气肯定会让孟督学大吃一惊。说完,他把考卷一交,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考场。汪中的狂妄之语,孟督学听得真真切切。
到了放榜那天,扬州府衙鸣炮九响,贴出红榜揭曉成绩。汪中挤在人群中看结果,从第一个名字看到最后一个,一连看了好几遍,就是不见自己的名字。汪中顿感天旋地转,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
5
第二天一早,扬州府衙又一次鸣炮九响,四名衙役抬出一块巨大的红色喜报。众人拥上前一瞧,喜报写道:“超超等第一汪中”。原来,汪中不是没有考中,而是孟督学故意捉弄他,推迟一天才揭晓他的成绩。
从大悲到大喜,汪中赶紧前去叩谢孟督学。孟督学笑着对他说:“前日小孟没吓死,昨日当吓死小汪矣。”汪中听了,满脸通红,愧疚不已。
汪中无疑是幸运的。试问,在闻听他那句狂妄之语后,世间有几人能不以为意、一笑了之?孟督学的宽容成就了一个青年的未来。
第四篇:有借口没出口美文摘抄
“借口”这个词很有意思。
借=人+昔。是否在寓意,一找借口,人就落伍了,整个人就成了过去时。
“口”呢,又好似一副牢笼,找借口的人,就是把自己的心智往牢笼里关。
爱找借口的人,命途没有出口。因为,在这些人看来,错误都是由于别人的原因造成的,困难总是先人留下的,逆流总是风向造成的,守旧总是条件局限的……于是,该做的没做好,本该领先的总迟到,本该进取的总是故步自封,本该创新的依旧是老一套。
7
爱找借口的人,好比一个人总喜欢借别人的东西,到头来只能在欠账中度日。喜欢找借口的人,好比心灵上生了疥疮,后半生只得在抓挠中潦倒颓唐。
相比较“借口”这个词,我倒是很喜欢“做事”这个词。
做=人+古+文(反文)。反文,是个会意字,意a思是一个人拿着一条鞭子。因此,做的意思是“拿一条鞭子把因循守旧的那个人赶跑”。
“事”=手+山。这多少又有些愚公移山的意思,主要肯行动,困难之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是的,你若不想做,总会找到借口;你若想做,总会找到方法。
删除借口,不给他人留下讥讽你的“口实”,行步如风,你就是一面飘扬的旗帜。
第五篇:没那么多技术活美文
不知从何时开始,“技术活”成了一个热词,一时间,凡事都要往技术活上靠,似乎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