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docx

格式:docx   大小:563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docx

上传人:niupai11 2022/8/5 文件大小:5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4 讲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知识体系建构
120*
真题考向引航
真题回眸
考向一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1. ()阅读图文可)
3. ()读以下两幅区域图
,完成
下列要求。
65° 75°
50
70>等温线代) 湖泊、海洋 n-河流 ■二&沼泽
35
60
50°
50
图例
河流
湖泊
50°
(1)图 1 中 补给的差
1
-Id1
125° 135
图1
65° 75°
图2
①河流与图 2 中②河流
异是:①河
考向三 区域差异的分析
河流 。与①河流域相比,②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明显
优势是 。
图 1 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 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并 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分析图 1 中乙地的湿地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 2 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 观描述出来。
请在图 3 模式图中选择两条竖线,画上箭头并注明水循环环节名称,以正确表示图
2中丙地区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
分内
水夕卜
岭i流
;域
图3
I
解析(1)由图中经纬度数值得出①河流为松花江,②河流为锡尔河。松花江地处温带季风 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锡尔河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晴天日 数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由图示看出 130°E 以东地区等温线数值变化总体呈从东 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且沿海地区等温线密集,内陆稀疏,说明沿海温差大于内陆。东北角 有呈闭合状的等温线且数值为该区域最小,则该区域低温中心位于东北角。在甲地等温线弯 曲处做等温线的切线,可知虚线处气温高于两侧,由图中等温线数值推断此季节为冬季,此 区域主要受冬季风影响,而虚线西侧为大兴安岭,即虚线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 (3)湿地的 形成条件有:湿润地区,降水充沛或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隔 水层或冻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等。它具有调节气候、调控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要结合地区特点相应分析。 (4)丙处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形平坦,河流纵横,纬度较高, 易形成沼泽,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5)掌握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该题不难画出。
答案 (1)夏季以雨水补给为主 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光照充足(或太阳辐射强),气温 日较差大
气温分布特点:气温由东南向西北(或由南向北)递减,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或 东南部大于西北部),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 等温线弯曲原因:甲地位于大兴
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或背风坡)增温。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 温线向北弯曲。
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 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作用: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或保护生态 系统)。 (4)平原广阔,地形坦荡;河流纵横,沼泽广布;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或狐、熊 穿行)。 (5)所画箭头与环节名称标记如下图所示。
命题预测
本讲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学会区域分析的一般思 路与方法,认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探讨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以 及存在的问题与应当采取的措施等,是区域地理考查的核心。
在考查内容上主要是结合国际重大时事热点相关的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为命题
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景,通过经纬网地图,并结合其他图表信息,将两个具有明显差异
性或相似性的区域进行比较,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与论证等能力。从 考查形式上看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在以后的复****中要关注重大时事发生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生态环境相似 或差异明显的国家或地区,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深刻认识某地区的区 域特征;利用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地区的区域特征,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 抓住主导因素。
高频考点突破
核心点一 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1.地理位置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确定一个区域范围或具体地点)。
(2)相对位置
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
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2.自然地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