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论李白诗歌抒情主体的统摄与游离.pdf

格式:pdf   大小:23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李白诗歌抒情主体的统摄与游离.pdf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2022/8/5 文件大小:2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李白诗歌抒情主体的统摄与游离.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3
  第 22卷第 1期 中国韵文学刊 Vol. 22. No. 1  
  2008年 3月 人寻求到了得以抒泻情
于时空无限延伸的敏感 ,或目通千里 ,或思接万古 。
感的“流动 ”介质。诗人充分运用了这一介质的属
“登高望四海 ,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 ,风飘大荒
性作用 从而使得他的诗歌在飞速流逝的河水与不
寒。荣华东流水 ,万事皆波澜 ”(《古风五十九首 》其 ,
三十九 ) ①,这是由天地无限而引发起对于岁月人 断变更的自然节序中 ,更多、更强地传递出了主体的
生、荣华富贵的思考 。“淮南望江南 ,千里碧山对 ” 情感体验 ,并且使诗歌文本获得了生命的流动。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 ,这是对于友情因山川阻隔 (3)飘浮感。诗人在自身生命的观照中 ,俯仰
而表现出无奈的感叹 。现实的苦闷使得诗人常常登 天地 ,在浮云与游子之间 ,建构起了飘浮的关联。②

高远眺 ,在极目远眺中 ,引起诗人的无限兴感 。有时 李白诗中有着大量有关“浮云 ”的语词。这些“浮
诗人的兴感完全弥漫 、鼓荡在诗歌文本那有限的空 云 ”就象诗人浓郁的情绪飘浮在字里行间 ,萦荡于
间中 ,仿佛行将冲出 ,或者说已经冲出了文本的界限。 诗人眼前和胸中 。有时将浮云视为功名富贵 ,如 :
如“登高望山海 ,满目悲古昔 ”《( 宣城九日 , ⋯⋯醉后 “独立窥浮云 ,其心在寥廓 。”(《游敬亭寄崔侍御 》)
基金项目 :上海市教委项目 (CW0624)
  作者简介 :徐宝余 (1972 -  ) ,男 ,安徽天长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研究。
① 本文所引李白诗文皆据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 》(中华书局 1977年 ) ,因引录较多 ,不再一一标明卷数、页码。
② 浮云意象虽非始于李白 ,然其意义的多维性 ,却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