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文档名称:

ess的使用.ppt

格式:ppt   大小:1,328KB   页数:7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ess的使用.ppt

上传人:88jmni97 2017/7/17 文件大小:1.3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ess的使用.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五部分 ess的使用
数据库技术基础
数据模型
数据库表
创建数据库
数据查询
窗体功能
数据报表
本章小结
数据库技术基础
数据技术的发展
数据库系统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信息与数据
信息是指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具体地说,信息是一种已经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这种数据形式对接收者来说是有意义的,而且对当前和将来的决策具有明显的或实际的价值。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是一种资源,其重要性可以与物质和能量相提并论,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
数据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信息记录下的、可以识别的符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的具体表示形式。数据可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示一种同样的信息,信息不随它的数据形式不同而改变。数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我们熟知的数字和文字,还可以有图形、图像、声音等形式。
信息与数据的联系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载体;
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数据的语义解释;
数据是符号化的信息;
信息是语义化的数据。
例,一幅图像
数据——彩色位图点阵
信息——微软产品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一系列收集、加工、储存、合并、分类、计算、检索、传输等操作过程。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我们所说的信息处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该过程包括:数据的采集、整理、编码和输入,有效地把数据组织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进行一系的加工、储存、合并、分类、计算、检索、传输、输出等操作过程。所以信息处理也称为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四个阶段
人工处理阶段(50年代中期以前)
背景:
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外存只有磁带、卡片、纸带等,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设备。
没有操作系统,没有数据管理软件。
特点:
数据不保存
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数据面向程序,数据不能共享
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管理形式:
数据和程序是一一对应的,即一组数据只能用于一个程序。
应用程序1
应用程序2
应用程序n
数据1
数据2
数据n


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背景:
计算机不但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管理。
外存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设备。
有了专门管理数据的软件,一般称为文件系统,包括在操作系统中。
特点:
数据以文件形式长期保存。按名访问,按纪录存取;
文件形式多样化(索引文件、链接文件、直接存取文件、倒排文件等);
一个数据文件对应一个或几个用户程序,还是面向应用的,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通过文件系统提供存取方法,支持对文件的基本操作(增、删、改、查等),用户程序不必考虑物理细节。数据的存取基本上以记录为单位;
数据与程序有一定的独立性,因为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由文件系统进行转换,数据在存储上的改变不一定反映在程序上。
管理形式:
通过文件系统,程序和数据文件之间可以组合,即一个程序可以使用多个数据文件,多个程序也可以共享同一个数据文件。
文件系统
应用程序1
应用程序2
应用程序n
数据1
数据2
数据n
文件系统的缺点:
数据冗余
数据不一致性
数据独立性差
并发访问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