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节 中子剂量的计算
第一节 中子辐射源
第七章 内照射的防护
第三节 中子在屏蔽层中的减弱
第四节 中子的屏蔽计算
精选ppt
第一节 概述
1、开放型(非密封性)放射性物质:
没有包壳,并有可能向周围环境扩散的 放射性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
毒性级别
修正因子
极毒组
10
高毒组
1
中毒组
低毒组
精选ppt
操作方式与放射源状态修正因子
精选ppt
操作方式
放射源状态
表面污染水平较低的因子
液体、溶液、悬浮液
表面有污染的因子
气体、蒸汽、粉末、压力很高的液体、固体
源的贮存
1000
100
10
1
很简单的操作
100
10
1
简单操作
10
1
特别危险的操作
1
精选ppt
如:
某医院治疗甲亢的131I、 125I的日操作量为10Ci、20Ci,则工作场所的分级是多少。
131I、 125I为中毒组,其等效日操作量为
10××1010×+20××1010×=×109
为乙级。
精选ppt
开放型工作场所分区
职业照射
监督区:乙种条件:年照射很少大于
3/10HE,边界年照射大于1/10HE
控制区 :甲种条件:年照射大于3/10HE
精选ppt
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建议将开放型工作场所分四个区
一区: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非放实验室、低活度实验室。(无色、白色区)
二区:屏蔽室、或密封容器操作区、中活度或高活度实验室(有手套箱)(绿色区)
三区:打开屏蔽室或密封容器进行检修、装卸和去污的场所。(橙色区)
四区:屏蔽室、装源的密封容器(红色区)
精选ppt
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的主要防护要求
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的主要防护要求
1)工作场所一般按三区制原则布置,并设卫生通过间
一区:直接操作放射性物质区
二区:进行放射性废物处置与检修区
三区:工作人员必须逗留的操作区
2)各区布置原则:
a、危险性高的区被危险性低的区所包围。
b、一区与二区应严格隔离
c、二区到三区必须通过卫生通过间,同时更换个人防护用具,检查体表污染并淋洗去污。
精选ppt
3)良好的通风并有过滤装置
4)产生的放射性废水应处理
5)固体废物应集中临时存放。
6)应有报警装置。
7)设专门放射性物质运送通道。
8)选材要耐辐射、耐火、具交好的辐射屏蔽性能,应易去污。
精选ppt
乙级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的主要防护要求
没有红色区,一般只有白色和绿色区,有时还包括橙色区,与甲级相比较没有必要设专门的放射性物质的运送专道,选用材料可不考虑外照射危险,但要耐火。
精选ppt
丙级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的主要防护要求
只含白色区
1、设置专门的工作穿戴用具间,并有检查监测设备。
2、有通风装置,不必过滤
3、注意关闭窗户
4、对废水应贮存并监测
5、铺设易去污的墙地砖。
精选ppt
第四节 对开放型操作的运输、贮存的防护要求
一、开放型放射性操作设备
操作防护用品
如医院的131I,125I。
二、放射性物质运输
按要求有一定的包装、运输路线、路上的停留时间。
精选ppt
三、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1、注意:
1)尽可能合理减少三废的产生
2)要放射性与非放废物分开、对放射性要根据它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半衰期的长短,比活度的大小分别收藏、包装、编号和登记。
3)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将三废送到专门地点妥善处理,决不允许私自排放、烧毁或丢弃。
精选ppt
处置
一般根据半衰期来进行处理
即采用衰变法,经过10个半衰期后可作一般废物处置。
精选ppt
个人防护措施
1、工作期间必须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佩带个人剂量计、禁止在有放射性污染的工作场所吸烟、饮水和进食
2、保持室内清洁,经常哟内个吸尘器吸去地面的灰尘,用湿拖布进行拖擦。
3、固体放射性废物存放在专门的污物桶,并定期处理。
4、防止玻璃仪器划破皮肤而造成伤口污染、有伤口时,必须妥善包扎,后戴手套工作,若伤口很大则需停止工作
5、工作结束后要清污
6定期进行体检
精选ppt
去除表面放射性污染
表面污染的类型:αβ
单位:Bq/cm2
去污率=(A1-A2)/A1
去污指数(DI)=log(A1/A2)
去污因子(DF)= A1/A2
精选ppt
1、表面去污剂
(水、碱、酸及其盐类、氧化剂、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
1)酸及其盐类
无机酸、有机酸
2)碱性试剂
3)氧化剂
4)络和剂
5)表面活性剂
6)有机溶剂
7)其他
可剥离的合成材料
精选ppt
2、各种物体表面的去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