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内科治疗
【摘要】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其他组织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5%~10%的生育期妇女患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治疗上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轻重、有无生育要求等综合考虑。原则上症状轻微者采用期待疗法,轻度伴不孕的病人可先行药物治疗,病变较重者行保守性手术。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其他组织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5%~10%的生育期妇女患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二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遗传因素、免疫学说、在位内膜决定学说,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学说甚多,但尚无一种可以解释全部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不同部位内膜异位症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很可能是包括遗传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应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轻重、有无生育要求等综合考虑。原则上症状轻微者采用期待疗法,轻度伴不孕的病人可先行药物治疗,病变较重者行保守性手术,无生育要求的病人可采用子宫切除术辅以药物治疗,症状和病变均严重、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可行根治性手术。
对微型、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且无明显体征,或仅于子宫骶韧带处扪及一些结节,可不治疗,每3~6个月随访一次。对希望生育的病人,应鼓励其妊娠,合并排卵异常者应积极促排卵。一般在妊娠期间病变组织多坏死、萎缩,分娩后症状可缓解数年。随访期间症状加剧时,应改为其他较积极的治疗方法。近绝经期的妇女可对症处理,缓解疼痛,至绝经后症状会自然缓解,对症治疗常用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如口服吲哚美辛(消炎痛),每次25mg,2~3/d。
适用于有慢性盆腔痛、痛经症状明显、无生育要求及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形成的病人。由于妊娠和绝经可以消除经血逆流及痛经,并能导致异位内膜萎缩退化,故甩激素类药物引起闭经,模拟妊娠和绝经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方法。疗程一般为6~9个月。若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疗程可缩短为3~6个月。但雌孕激素类药物因可导致盆腔充血,一般不为术前使用。
(1)达那唑:有轻度雄激素作用,为治疗内膜异位症的传统药物。它可以使子宫内膜萎缩,病人闭经,部分病人出现绝经期症状,故又称假绝经疗法。自月经期第1~5天内开始服用,每次200mg,2~3/d,连服半年。以闭经为准,最高剂量为800mg/d。服药后疼痛会迅速减轻或消失。常见不良反应为体重增加、阴道不规则出血、痤疮、皮脂增加和转氨酶升高。其他有水肿、乳房缩小、多毛、声音改变、头痛、潮热、性欲减退、肌痛性痉挛等,病人多能耐受,很少因此停药。用药期间应每月检查肝功能。对转氨酶明显升高者,宜及时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一般2~4周内转氨酶恢复正常。停服达那唑后4~6周月经恢复,即可考虑受孕,停药后2年内受孕率约为50%。(2)孕三烯酮(内美通):有较强的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的作用。自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每周2次,若不闭经,每周可增至3~4次,连服半年。治疗效果与服药注意事项同达那唑,不良反应较达那唑轻。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其生物活性为天然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