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陈明: “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
中医说肾是先天之本,如果先天之本出现了虚寒,我们该怎么办呢?这里我们谈谈温补肾阳的方剂。
肾阳虚的表现
如果你有下列一些情况,你的肾阳可能已经不足了。
肾阳不足
1、入冬后,北京某大学的学生,大便溏泻,每天3~4次,夹杂不消化的食物,腹痛喜温、喜揉按,手脚冷如冰,以脚冷为重,以致影响睡眠,晚上需穿棉袜子睡觉,冷汗自出,饮食尚可,舌苔白腻,脉虚数。
这是一派脾肾虚寒的表现,而翻开病历,却见前医开的是葛根芩连汤,令我大惑不解。葛根芩连汤是治疗热性腹泻的,该病人所得是虚寒腹泻,绝对不能清热,用清热药,等于是以寒治寒,无异于雪上加霜。
所以,病人吃完葛根芩连汤后,曾腹泻不止两天,四肢厥冷,晚上根本无法入睡。当务之急,当温补脾肾之阳,驱除内寒,处以四逆汤合理中汤,等于附子理中汤,并加红参。服完7剂,腹泻停止,手脚转温,汗也不出了。又服7剂巩固。
大多数情况下少阴虚寒证都是表现为四肢厥冷的症状,因为正常的人体,阴阳是平衡的,阴寒盛了,阳气必然就虚。但在极个别的时候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即当阴寒大盛的时候,可以把虚弱的阳气逼出于体表,反而见到体表的一些热象,如低烧、四肢灼热、口渴等,这叫做“真热假寒”,治疗不能用凉药,反而要使用大剂量的热药,如四逆汤要加重剂量使用(四逆汤加重剂量叫通脉四逆汤)。这种假象往往非常迷惑医生,稍不仔细辨证就会上当,让病人痛苦。我也遇到过这些情况。
举一例说明
一个70岁女性病人,患皮肌炎。见四肢灼热而胀,甚则灼痛,舌苔黄腻,初用四妙合白虎加桂枝汤法,先小效,继不效,后反加重,舌苔不去。细察其候,其四肢热胀、灼痛,遇冷加甚,喜厚衣加身,口渴喜热饮,辨为“其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伤寒论》第11条语),改用通脉四逆汤合附子汤、肾着汤法(附子汤:炮附子、人参、白芍、茯苓、白术。肾着汤:茯苓、干姜、白术、甘草)加减,两月而收功(其中炮附子用至30克、干姜用至24克),继以当归四逆汤善后。
附子的作用与毒性
附子,属于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大辛、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生附子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用于阳气衰亡的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急性心肺衰竭、休克等多见此种情况。
附子中毒的症状有:口腔灼热发麻,流涎,恶心,呕吐,出虚汗,疲倦,呼吸困难,瞳孔散大,严重可致呼吸中枢麻痹,引起心脏骤停。
服用附子一旦中毒,出现嘴麻、流口水、头晕等,可用上好肉桂三、五钱泡水服之,轻者立解,重者渐愈,切忌多饮冷水洗胃解之,否则可加重其中毒程度。
门诊时有很多病人询问要怎样煎煮附子等有毒的中药?这类药一般要先煎1个小时,至少也需要40分钟,在开方子时我们会在处方中附子这味药的右上角或后面注明先煎。
我们自己煎煮附子时,掌握煎煮的火候有一个诀窍:取一片煎过的附子,咬一口慢慢咀嚼,如果没有麻口的感觉,表明煎煮火候到了,这时可以放入其他药物,如果仍感觉麻口,则需继续煎煮。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因煎煮附子时间较长,药锅中的水容易被耗干,有些人就中途加冷水。这样做寒热相激,反而增加附子的毒性,属于大忌。所以,煎附子前应充分估计好水量,一次加够。如果中途发现水快煎干,应该先关火,待药冷却后再加入适量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