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感受春节传统文化
感受中国春节传统文化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节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明清时期,长者用红绳串连着压岁钱送于晚辈。民国时期,方孔圆钱基本取消,长辈则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作为压岁钱,其寓为“长命百岁”,货币改用纸钞后,长者喜欢选用连号的新纸钞赐于晚辈,有“连连好运”、“连连高升”之意,这种送连号钱给晚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将连号钱作为压岁钱赐于晚辈的缘由。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它预示着镇岁、去病、避邪、祈福等,是长者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七、祭灶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八、祭 祖
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们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九、吃年夜饭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拼、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鲍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贴对联、剪窗花、除夕守岁,关于春节,很多传统文化习俗盛行至今。我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活动,人们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感受文化的内涵和传统的魅力。
在淮安古运河畔的清江浦景区,一条金龙正上下翻飞,只见它或是俯身游走,或是凌空腾跃,精彩的舞龙表演赢得现场阵阵喝彩。定睛一看,舞龙队由清一色娘子军组成,她们都是退休后加入传统表演队伍,演员顾玉萍说,大家伙儿过年,怎么能少了观赏传统艺术。“我们这支特色的舞蹈队的舞龙、花船、毛驴我们全部都上了,让大家过一个愉快的年,饱个眼福。”
猜灯谜的年俗由来已久。每年,常熟石梅广场都会举办新春灯谜大会猜活动,今年这项活动已经是第十届了,照例吸引了众多灯谜爱好者驻足竞猜。五彩灯笼悬挂着一张张谜语,在新春的暖阳中迎风飞舞,营造出浓浓的过年气氛。市民朱先生说,这已经成为他迎新年的固定方式了。
“喜欢猜谜,喜欢就不怕冷不怕早,这个是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陶冶情操的。”猜谜的人群中还有一些年轻人跃跃欲试的身影。高中生支欣溢说,猜想的过程很有趣。“猜灯谜是一种益智活动,能够开发人们动脑筋的能力,还可以更加使人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珠绣是江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郭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