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川芎嗪抗癫痫的免疫学机制.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川芎嗪抗癫痫的免疫学机制.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7/18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川芎嗪抗癫痫的免疫学机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川芎嗪抗癫痫的免疫学机制
作者:柳朝阳董淑欣张涛尹兴忠孙鹏王建杰
【摘要】目的研究川芎嗪抗癫痫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作大鼠癫痫模型,致痫前后分组分别给予川芎嗪,观察大鼠出现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及持续时间,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川芎嗪对癫痫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癫痫模型组相比,致痫前给予川芎嗪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显著(P<);致痫后给予川芎嗪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与癫痫模型组相比,致痫前给予川芎嗪组IL2、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致痫后给予川芎嗪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结论川芎嗪抑制癫痫作用机制与降低IL2、IL6和TNFα对免疫神经网络的调节有关。
【关键词】川芎嗪;癫痫;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戊四氮
川芎嗪(ligustrazine)为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化学结构为四***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 TMP),进入机体后,能有效透过血脑屏障,广泛分布在脑干、海马、纹状体、小脑和大脑皮层等部位。TMP扩张血管的机制已有许多研究〔1〕,但对癫痫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川芎嗪是否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为川芎嗪治疗癫痫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药品及试剂
川芎嗪注射液40 mg/2 ml(北京第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60701),TNFα、IL2和IL6放射免疫检测试剂盒(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
采用健康雄性l;癫痫模型组:4 mg/kg腹腔注射戊四氮;致痫前给予川芎嗪组:40 mg/ kg腹腔注射川芎嗪〔2〕,30 min后,4 mg/kg腹腔注射戊四氮;致痫后给予川芎嗪组:4 mg/kg腹腔注射戊四氮,45 min后,40 mg/kg腹腔注射川芎嗪。
行为学表现
根据Diehl〔3〕的评估标准,将大鼠的癫痫发作程度分为0~Ⅴ级。0级:无任何反应;I级:面部抽搐及咀嚼;Ⅱ级:点头或甩尾;Ⅲ级:一个肢体抽动;Ⅳ级:多个肢体抽动或强直;Ⅴ级:前肢及全身阵挛,失去平衡,跌倒。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2和IL6的含量
大鼠颈静脉取2 ml血液,离心沉淀,-20℃保存。测定前置室温复融,混匀,4℃ 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按试剂盒说明书方法测定。
统计学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均用x±s表示,采用SPSS 。
2 结果
行为学观察
潜伏期是从注入戊四氮开始到出现Ⅰ级发作时间,持续时间是指从出现Ⅰ级发作到不再发作的时间,见表1。在4组大鼠中,对照组无癫痫发作,癫痫组大鼠多为Ⅲ~Ⅴ级发作;致痫前给予川芎嗪组大鼠多为Ⅰ~Ⅲ级发作;致痫后给予川芎嗪组大鼠多为Ⅲ~Ⅴ级发作。表1 各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和持续时间比较(略)

TNFα、I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