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151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课件.pptx

上传人:rdwiirh 2022/8/8 文件大小:1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课件.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张少康
主讲教师:卢佑诚
1
淘花/百度专用
第1页,共29页。
绪言
一、文学批评的界说
二、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分期
三、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方法
四、中国文学批评的特点
2
淘花/百度专的方法大约相当于后来诗歌创作中赋的方法;指事有象征意义,会意有比喻意义,大约相当于后来诗歌创作中的比兴方法。
一、文字创造中的方法与赋、比、兴的思想萌芽
12
淘花/百度专用
第12页,共29页。
二、卦象与比兴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中说“易象通于诗之比兴”“易象虽包六艺,与诗之比兴,尤为表里。”如“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的观念与文学的本质特征就非常接近。
13
淘花/百度专用
第13页,共29页。
三、《诗经》中“美刺”的自觉
《诗经》中不少诗篇的作者曾明确地表达了他们写诗的目的,如《大雅·嵩高》云:“吉甫作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巷伯。”这是周宣王之舅申伯被封于谢,大臣尹吉甫特地作诗送他,颂扬他的德行,是美诗。《大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汹,式讹尔心,以畜万邦。”这是周幽王时大夫家父讽谏太师尹氏弊政的。尹氏执政不公,任用小人,天怨人怒。作者说他写此诗是为了追究幽王身旁的“凶人”,以改变其心,而达到抚养“万邦”的目的,这是“刺”诗。
14
淘花/百度专用
第14页,共29页。
四、“诗言志”的提出
一般学者认为目前文献资料有两处最早提到“诗言志”,一是《尚书·尧典》,一是《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前者记载为舜对他大臣说的话,许多学者认为不可信。故多认为后者较为可信。襄公二十七年乃公元前546年,大约是春秋末战国初期。到战国中期“诗言志”已是一个普遍的观念。朱自清先生说“诗言志”是我国诗歌理论的“开山的纲领”。最早对“诗言志”作出解释的是荀子,见教材第4页。所谓“志”主要是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
参考书目:朱自清 《诗言志辨》
15
淘花/百度专用
第15页,共29页。
第二章 儒家的文学观 第一节 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
“诗教”之说见于《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孔颖达《礼记正义》解释为:“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
16
淘花/百度专用
第16页,共29页。
一、文艺与道德修养、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论语·泰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清老孝舆在《春秋诗话》中说:“自朝会聘宴以至事物细微,皆引诗以证其得失焉。大而公卿大夫以至舆台贱卒,所有论说皆引诗以畅厥旨焉。余尝伏而读之,愈益知《诗》为当时家弦户诵之书。”
17
淘花/百度专用
第17页,共29页。
二、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邢昺《论语注疏》说:“诗之为体,论功诵德,止僻防邪,大抵皆归于正,故此一句可以当之也。”
《朱子语类》说:“思无邪,乃是要使读诗人思无邪耳,读三百篇诗,善为可法,恶为可戒,故使人思无邪也。若以为作者思无邪,则《桑中》《溱洧》之诗,果无邪耶?”
18
淘花/百度专用
第18页,共29页。
三、论文学的社会作用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
兴,朱熹解释为“感发意志”,孔安国解释为“引譬连类”。
观,郑玄解释为“观风俗之盛衰”,朱熹解释为“考见得失”。
群,孔安国解释为“群居相切磋”,朱熹解释为“和而不流”。
怨,孔安国解释为“怨刺上政”
19
淘花/百度专用
第19页,共29页。
四、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礼记·表记》中引孔子的话:“***信,辞欲巧。”(参见拙作《文学别解——巧妙的真话》《皖西学院学报》2004、3)
20
淘花/百度专用
第20页,共29页。
五、论雅乐与郑声
《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郑声***,佞人殆。”
《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复邦家者。”
21
淘花/百度专用
第21页,共29页。
第二节 孟子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民本思想。在文学批评史上,主要提出了著名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
22
淘花/百度专用
第22页,共29页。
一、“以意逆志”
孟子·万章上》: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