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发展机遇期。
(一)有利条件:一是日渐融合的国际经济大环境,有利于我市通过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在更大范围内引进国内外资金、
先进技术、专门人才和管理经验,更好地促进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二是工业发展软硬环境明显优化,兴工氛围日益浓
厚,随着“效能革命”的深入推进,发展软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交通区位优势凸显,为我市成为成渝经济圈的重要阵地准
备了条件;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为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三是市场竞争环境将更加公
开、透明、有序、开放,有利于我市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有利于我市工业利用
国内外科技进步最新成果,发挥后发优势。五是经过多年特别是近年的积累发展,已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初步形成了一
定的工业格局。六是有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良好氛围,工业强省、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必将激发全市工业战线以时不我待、
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促进全市工业全面快速发展。
(二)不利因素:一是从总体上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适度从紧的原则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因此,当前的生产要素紧缺
状况在一段时间内难有明显改善。二是我市工业总量偏小,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产业关联度、集聚度不高,特
别是缺乏有竞争力的块状经济的支撑和带动,基础薄弱,品牌缺乏,大多数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是“三农”问题较为突出,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四是资金供应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企业资金自筹能力难以有较大提高。五是就业和再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保持企业和社会稳定的压力增加。我市工业经济发
展正处于重要的闯关期。
三、工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战略定位
到“十一五”末,把遂宁建成成渝经济走廊上最具产业集聚力、品牌影响力、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兴工业强市。
(二)指导思想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市
场为导向,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技术进步步伐,推进现
代管理,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优化全市工业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工业的支撑带动作用,为实现遂宁社会经
济的跨越发展奠定基础。(三)基本原则
1、技术进步先导原则。把技术进步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动力,坚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不断促进产业升级。
2、综合效益原则。工业发展要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发展园区工业原则。要按照资源、市场和工业生产力布局规划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充分发挥园区平台集聚
作用,规划和引导产业、企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
4、抓大扶小原则。既抓一批影响大、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和产业,又扶持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
(四)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实施工业强市“倍增计划”,实现“一个总量翻番、二个双百亿产业、二个百亿企业、四个百亿园区”。一是全市实现工
业总产值 600 亿元;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 18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130 亿元,力争 140 亿元,工业占 GDP 的
比重提高到 35%以上。二是大力发展化工、食品、纺织服装、机电配套、制药等五大优势产业,将化工、食品两个产业培
育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 200 亿元以上的产业。三是加速推进“2153”工程,将高金食品、盛马化工培育为年主营业务
收入突破 100 亿元的企业。四是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市创新工业园区、大英工业集中发展区、射洪沱牌工业城、美丰
工业城等四个工业园区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 100 亿元以上。
2、工业投入目标
加大投资力度,每年新增投资上千万元的工业项目 60 个,全市工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30%以上,占到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60%,到 2010 年累计达到 450 亿元。
3、效益及能耗目标
规模以上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年均递增 15%;工业入库税金年均增长 13%;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 20%以上;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 85%,工业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