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从《论语》看孔子的鬼神观.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论语》看孔子的鬼神观.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8/8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论语》看孔子的鬼神观.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论语》看孔子的鬼神观
 
 
【Summary】 孔子对于鬼神一直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他不执着于思索鬼神是否存在这一抽象、虚无的问题,而是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如何祭祀这一现实的、可操作的问题,引导人们通过祭祀来满足自身的情仰问题,这是孔子所不愿谈及的。朱熹《论曰集注》中说:“鬼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然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故亦不轻以语人也。”对于孔子来说,鬼神一直是未明之礼,不可轻易与人谈论;再者,对于儒家而言,人生人世
是更值得关注的。因此他巧妙地转移了重点:“事”的重点应为“人”,“知”的重点应为“生”,强调事人是第一位的,并敦促子路关注现实人生。
通过分析以上两则条目可以发现,孔子是否相信鬼神这一问题其实难以证明,但是同时不难看出,孔子对于鬼神是采取回避的态度的。然而对于立足于现实人生的儒家来说,鬼神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存在,按理说,孔子应该批判鬼神的虚假,严格区分人鬼之事,劝导人们事人而非事鬼,但从“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并没有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将这个问题转变为了两者重要性的顺序问题。孔子为何没有直接批判鬼神呢?从时代背景来看,先秦时期就已经有比较完整的宗教体系,也有相当浓厚的鬼神观念了。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人死后有知,鬼神实有,并能祸福于人的观点在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层民众中普遍流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鬼神对于民众有较大的震慑作用,因此孔子完全批判鬼神、只言人事是行不通的;此外,鬼神问题对于孔子不仅是个理论问题,儒家重祭礼,以为祭祀可以报答天地鬼神给人的恩惠:赋予生命、尊卑秩序等等,同时又可用它强化对国与家的治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孔子必须通过规范祭祀来恢复周礼,而祭祀与鬼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若是完全批判鬼神,儒家强调的祭祀也就失去了支撑。
二、重视祭祀:感性与理性并重
在《论语》中发现,比起鬼神问题孔子更重视祭祀,《论语》中涉及鬼神的条目也大多与祭祀相关,因为祭祀是现实的、可操作的,推崇祭祀这一礼教实践既可以保持鬼神对人的震慑作用,也能回避对鬼神是否存在这一虚无问题的追问。
(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论语·泰伯》)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禹,我对他没有批评了。他自己吃得很坏,却把祭品办得很丰盛;穿得很坏,却把祭服做得极华美;住得很坏,却把力量完全用于沟渠水利。禹,我对他没有批评了。”“致孝乎鬼神”“致美乎黻冕”都体现着禹对祭祀的虔诚态度,而孔子显然是非常欣赏这种做法的。孔子通过赞美禹的做法反映了对祭祀之事的重视,同时给民众提出了操作层面的要求,即用置办祭品、祭服等可以考察诚心与否的具体操作来表达“敬鬼神”的态度,这就将鬼神问题转为了如何祭祀这一实践性的问题,而这之后,孔子就可以通过规范祭礼来引导人们“远鬼神”了。
(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祭祀祖先的时候,便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祭神的时候,便好像神真的在那里。孔子又说:“我若是不能亲自参加祭礼,是不能请别人代理的。”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祭如在,言事死如事生也。”就是强调在祭祀祖先时,要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一样去祭祀,祭祀百神的时候也应该如此,并且孔子认为,自己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