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航天载人技术的发展史.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航天载人技术的发展史.docx

上传人:dajiede 2022/8/8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航天载人技术的发展史.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航天载人技术的发展史
自古我国人民便对浩瀚无际的宇宙苍穹抱有无尽的向往、好奇之情, 传说有嫦娥奔月,史有万户飞天,而外国亦是也有宙斯、雅典娜 等神明的 传说,表现出了外国人对天空的无尽追求。而今天,人至苍 穹巳不是神话 传说才能做到,人类回收试验,为载人上天作准 备。
单人飞船试验人对轨道飞行的适应能力,全面验证飞船的各基 本系统。
多人飞船一般载2〜3人,试验人的舱外活动,飞船的轨道 机 动、交会与对接等。
短期性空间站一般是单舱式站(或一个生活舱加一个后勤
舱),试验压力舱的基本系统,进行空间科学•微重力应用、对地观 测等试验。
长期性(永久性)空间站是一种模块式组装的大型空间基 地,是 从科学实验向轨道生产过渡
的空间设施。
②航天器的发展。
载人航天器是载人航天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发展的载人航
天器主要有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它们也是组成
空间站系统的3个主要单元。
(1) 载人
飞船载人飞船是指小升阻比的载人舱,它必须用火箭发射,在轨运
行后经过制动,沿弹道式或半弹道式(升阻比一般
载人飞船
/ 7、|——I / JLH、 w U^^/JLH、 /J/JLH、 八 q / I L / /J、J 八_I——I. 、J I L 。 、―
月飞船还具有登月舱。返回舱是载人飞船的核心舱 段,是飞 船上升和返回 过程中航天员的座舱,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它不 仅和其他舱段一样 要承受上升段和轨道运行阶段的各种应力和环境条件,而且还要经受再入大 气层和返回地面阶段的减速过载和气动加 热。轨道舱是航天员在轨道上的 工作场所,里面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 设备。服务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 和气源等设备,对飞船起服务保障作用。对接舱是用来与空间站或其他航天 器对接的舱段。载人飞 船最基本的舱段是返回舱及服 务舱。在完成轨道任 务之后,只有返回 舱载人返回地面。
载人飞船有多种用途,主要有:进行近地轨道飞行,试验各种载人航天 技术,如轨道交会、对接和航天员在轨道上出舱、进入太空活动等;考察轨 道上失重和空间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发展航天医 学;进行载人登月飞 行;为航天站接送人员和运送物资;进行军事侦察和地球资源勘测;进行临 时性的天文观测。它主要由结构、姿态控制、轨道控制、无线电测控、电源、 返回着陆、生命保障、仪表照明、数据管理、热控制和应急救生
11个分 系统组成。
(2)航天飞机航天飞机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具有飞机外形的往返于 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可重复使用的载人及载货航天器。航天飞机 可乘7名航天员,包括3名机组人员(机长、驾驶员和任务专家)、4名 有效载荷专家。航天飞机在轨道上运行时可完成释放卫星、回收与维修 卫星,以及进行各种微重力科学实验等多种任务。航天飞机是建造轨道 空间站的主要运输与服务 工具。航天飞机集中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成 果,是火箭、航天器和航空器技术的综合产物。
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佃81年4月12日首次进行轨道试飞
成功。先后已投入使用的航天飞机有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阿特兰蒂斯
号、奋进号等(其中挑战者号已于佃86年1月28日升空后 炸毁)。前苏 联在佃91年对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进行了成 功的无人飞 行轨道试飞后,由 于经费短缺等原因而使计划终止。所以目前只有美国成功地研制并使用了
航天飞机。
(3)空间站空间站是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有人居住的航天器,它 可以是小型的空间实验室,也可以是具有加工生产、对天对地观测 及星际 飞行转运等综合功能的大型空间轨道基地 〔3)。空间
站 从总体方案方面可分为3个主要类型,即单模块空间站、多模块组合 空间 站和一体化综合轨道基地〔4)。
单模块空间站单模块空间站是指由火箭一次发射入轨即可运行的空 间站。如前苏联的礼炮号空间站、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和欧洲曾计划 的哥伦 布自由飞舱等。单模块空间站是间断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基 础设施。它 除了有保证航天员生活的带有生命支持系统的增压舱以夕卜,还必须带有 推进系统、制导与控制系统、交会对接系统、电源系统、对地通信与指令 系统等全部维持在轨独立运行所需的基本系统。
一体化综合轨道基地一体化组合空间站是在一个基础框架结构
(或称龙骨结构)上安装试验舱、生活舱、太阳帆板、移动式机械臂搬运系 统、暴露设施乃至转运发射设施的大型空间站。这种空间站有 统一的服务设施,集中供电、供气、散热,统一的姿控系 统和交会系 统,使每个组成模块的功能单一化,提高了全站的效率。其轨道基地 规 模大、管理复杂,是适用于多国合作的全球1•生空间站。它的建设要 依 赖于带有轨道操作功能的航天飞机。在使用上的缺点是总的微重力水平 不如自由飞行的单模块空间站好,而且在不同位置的实验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