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树立课程意识 重组教材内容.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树立课程意识 重组教材内容.doc

上传人:宝钗文档 2022/8/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树立课程意识 重组教材内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树立课程意识 重组教材内容
学期伊始,老师大多按教材中的单元顺序,或者小调单元顺序,然后按单元中的课题顺序展开教学;学期期末,再以单元或者单课为教学单位展开复****这种拿着教科书,循规蹈矩的教学局面,既让师生乏味,还难以提高教树立课程意识 重组教材内容
学期伊始,老师大多按教材中的单元顺序,或者小调单元顺序,然后按单元中的课题顺序展开教学;学期期末,再以单元或者单课为教学单位展开复****这种拿着教科书,循规蹈矩的教学局面,既让师生乏味,还难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久而久之,语文教学变得“面目可憎”。
树立课程意识,是改变这一教学局面的关键。有专家指出,课程意识指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它蕴涵着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几方面。有了课程意识,老师会自主利用教材,进行重组、编排,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重组教材内容的前提是老师必须研读教材,首先是大到整本教材,老师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实现“诲人不倦”。带着“研究性”的态度去讀教材,读出编者的匠心,读出自己的体会。其次是小到一篇课文,老师要通透地解读,先独立琢磨文本直至思考出“教什么”和“怎么教”,再看教参做参考或修正。
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之上,重组教材内容的方法有不少,在此举三例。
以作者为重组教材的核心,既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知人论世,又能使迅速使学生把握作者作品的风格与特色。部编版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中有三首辛弃疾的词,分别是第三单元第12课《词四首》里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外古诗诵读里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第六单元第23 课《诗词曲五首》里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将这几首词编排在一起教学,师生仿佛回到南宋,与辛弃疾一起经历他一生中的一些重要的时刻,体会作者的悲愤、无奈与抑郁。宋词教学有了生活的情味和高尚的意境。辛弃疾词作的风格也鲜明地展示了出来。到初三总复****的时候,可以把所有辛弃疾的词作一起比较鉴赏,事半功倍。
以主题为重组教材的核心,能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领悟不同的匠心所带来的相同或不同的艺术效果。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中有三篇文章: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2课)、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第3课)和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13课)。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通过在生活中对鲁迅先生的观察,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随和豁达的性格和对亲友的深情厚谊。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这三篇文章透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同是表达对人物的赞扬仰慕,却有不同的选材、角度和表达方式。同中求异或者异中求同,都是提升语文思维品质的好方法。
以写法为重组教材的核心,能使学生对具体写法的作用有更深入准确的理解,甚至对不同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