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2021年高考化学专题撬分练9.doc

格式:doc   大小:131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高考化学专题撬分练9.doc

上传人:飞龙在天 2022/8/8 文件大小:1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高考化学专题撬分练9.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21年高考化学专题撬分练9
- 3 -
专题撬分练9
基础组
  时间:25分钟 满分: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计42分)
1.[2016·冀州中学期中]已知室温时, moc(NH)=c(Cl-),C项错误;常温下,将pH=11的Ba(OH)2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10,D项错误。
6.[2016·枣强中学一轮检测]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预期的实验目的或结论
- 9 -
A
某红色溶液中通入SO2
溶液褪色
该红色溶液为品红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C
体积相等pH相同的盐酸、醋酸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a倍、b倍
稀释后的pH仍相同
a>b
D
Na2CO3、Na2SO4两溶液中滴加酚酞
Na2CO3溶液变红、Na2SO4溶液仍为无色
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答案 D
解析 A项,某红色溶液中通入SO2后溶液褪色,也可能是滴有酚酞的氨水,不一定是品红,错误;B项,溶液中也可能含有HCO
- 10 -
、HSO或SO,错误;C项,由于醋酸是弱酸,稀释时会发生电离,故所需稀释的倍数更大,因此a<b,错误;D项,该实验可说明H2SO4的酸性比H2CO3强,因此可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正确。
7.[2016·衡水中学周测]下列事实能说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是(  )
A.饱和亚硫酸溶液的pH小于饱和碳酸溶液的pH
B.亚硫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碳酸不能
C.同温下,等浓度的亚硫酸氢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强
D.将过量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逸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C
解析 A项,饱和亚硫酸溶液的pH小于饱和碳酸溶液的pH,但二者的浓度不一定是相等的,所以不能说明二者的酸性强弱,A不正确;B项,亚硫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亚硫酸具有还原性,不能说明二者的酸性强弱,B不正确;C项,同温下,等浓度的亚硫酸氢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强,说明HCO
- 10 -
的水解程度强于HSO的水解程度,根据越弱越水解可知,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C正确;D项,由于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将过量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逸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有CO2产生,因此不能确定二者的酸性强弱,D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计12分)
8.[2016·冀州中学月考]现有pH=2的醋酸甲和pH=2的盐酸乙:
(1)取10 mL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CH3COOH的电离平衡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若加入少量的冰醋酸,CH3COOH的电离平衡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若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
- 11 -
的比值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2)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各稀释100倍。稀释后的溶液,其pH大小关系为pH(甲)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pH(乙)。若将甲、乙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________。
(3)各取25 mL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中和至pH=7,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甲)________V(乙)。
(4)取25 mL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c(Na+)、c(CH3COO-)的大小关系为c(Na+)________c(CH3COO-)。
答案 (1)正向 正向 减小 (2)小于 2 (3)大于 (4)小于
- 13 -
解析 (1)根据溶液越稀越易电离可知,加水稀释后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若加入冰醋酸,相当于增加了反应物的浓度,因此电离平衡也正向移动。加入醋酸钠固体后,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CH3COOH的电离,而=,所以比值减小。
(2)由于在稀释过程中CH3COOH继续电离,故稀释相同的倍数后pH(甲)小于pH(乙)。同时可得(3)中V(甲)大于V(乙)。因为HCl和CH3COOH溶液的pH都是2,溶液中H+ mol·L-1,设CH3COOH的原浓度为c mol·L-1且混合后平衡没有移动,则有
CH3COOHH+ + CH3COO-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