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根本信息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二年级
教学形式
教 师
王延利
单 位
乾县黉学门小学
课题名称
学情分析
《分香蕉》是《新课标北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根本信息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二年级
教学形式
教 师
王延利
单 位
乾县黉学门小学
课题名称
学情分析
《分香蕉》是《新课标北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和除法中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决,口算表内乘法,及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经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分一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除法的意义,并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算式的读法.
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 1。 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 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
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在详细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鱼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络,并加深体会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组同学团结协作,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教学情境图,老师讲故事,导入新课。
有两只小猴子上山摘果子,他们摘了许多的香蕉,就高快乐兴地回到家。请小朋友们帮小猴数一数,它们摘了多少根香蕉?(引导学生数香蕉,有12 根.)听!小猴子吵起来了:“我要吃更多,我更大。"“我要吃更多,我摘得更多!"这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自己想的方法,引出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分香蕉活动。
同桌学生两人一组,用小棒代替香蕉,取出12根进展分香蕉活动。
2.。
生1:我是1根1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2:我是2根2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3:我是先每只猴子分5根,还多2根,再每只猴子分1根,
生4:我是想乘法口决二六十二,每只分得6根。
……
3.探究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探究除法算式的写法
师:谁能用算式把分香蕉的过程表示出来?
生1:2×6=12
生2:12÷2=6
师:大家小组讨论,2个算式,哪个对,为什么?
板书:
2 × 6 = 12(根)
12 ÷ 2 = 6(根)
师: 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6根。也就是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用除法算式表示:12 ÷ 2 = 6(个)读着:12除以2等于6.
(2)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12”在除法算式中称为“被除数";“ ÷”称为“除号",表示平均分;“2”称为“除数”;“6”称为“商”.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样,在算式中标出各部分名称,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12 ÷ 2 = 6(根)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4.学生分香蕉活动.
师:2只小猴正准备吃分好的香蕉时,又来1只小猴,12只香蕉,如今要平均分给3 只小猴,每只小猴可分多少根?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分一分,并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