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教研月活动论文黎昌平.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研月活动论文黎昌平.doc

上传人:brozn 2022/8/9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研月活动论文黎昌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通向习作殿堂的桥梁 -— 自主评改
东溪中学 黎昌平
摘要:传统的作文教学根本按照“作前指导-—学生写作——老师批阅”三步曲进二)创设平台、互动交流
    学生由于受到心智程度、作文程度、欣赏程度的限制,学生对别人的习作的问题还不能透彻全面看清,必须通过交流来进一步补充完善。在学生交流时要坚持四性:
    (1)针对性
    每一次作文训练都有训练重点,学生批阅时是根据一定的特殊训练要求展开评批,交流时,要注意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展评价,可以是针对片断的评价,也可以是针对全文的评价。切忌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
    (2)全面性
    学生的作文有差异,学生评批时,老师要巡视理解好中差三类作文的评批情况,交流汇报的时候要有三个层面的表达,这样可以全面理解学生习作状况,,以偏概全,造成倾向。
    (3)互补性
    学生交流评批的意见是稚嫩的,浅薄的,不够深化。闪此,针对A学生的评价,要引导其它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及时地进展补充,使对某一个问题认识逐步深化,对习作训练要求的把握更为全面。
    (4)多样性
    可以是同桌交流,及时交换意见,传递评批信息;可以是小组交流,一人宣读评批结果,其他成员补充;可以是集体交流,老师进展调控点拨,集中反映突出的问题,肯定成绩,指出缺乏。
    学生参和作文评价,把原先“学生习作”,“老师修改"的两个互不相干的独立静态的环节交融在一起,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习作是否成功,让学生自己来检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别人的习作进展阅读、评价、欣赏、借鉴,取长补短,加深对这一类习作训练侧重点的理解和感悟。当然,我们还要对学生的习作评批进展再度评批,全面理解学生习作情况和修改情况。老师改变了原先的角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解放了自己的无效“劳动”。从而一改正去的状况,进步了学生的习作效率。
    二、碰撞思维,学会修改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修改固教者之要务,然须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其义,或文成而竟不须成,乃有济也."指出学生自改作文是作文评改的深层次要求,“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斟酌推敲,,我们应指导学生学习修改文章的根本方法和要领,学会修改作文,习得修改才能。我这样尝试:
    (一)修改.从正确走向准确
    首先引导学生改正确,追求文通字顺,,删除多余的字词,添上遗漏的字词,改正用错的标点符号,和遗漏的标点符号,改有语病的句子,使得语句通顺流畅。例如一位学生游我们江苏宜兴市的玉女山庄后这样写道:
    游完竹林,我们便来到了颇负盛名的一线天。从远处看,这山和山之间只有一条缝隙,走到近处看,宽一点的地方可容两个人过,窄一点的地方仅容一个人靠着岩壁渐渐地走过去。我走在一线天中,抬头仰望着天空,蓝蓝的天空成了一条细线。两旁峭壁上长满了清苔。突出的山石和斜着身子的树木,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