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用纸造一座“桥”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和构造》中第8课
           《用纸造一座“桥”》
内容分析:本课是在引领学生探究物体形状构造的根底上,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构造承受步的归纳、概括和动手才能。         
  ②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③激发学生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④开展尊重别人、认真倾听、擅长合作、敢于发表意见、不怕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纸桥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应用形状构造的知识及经历设计和制作。
2、对学生的小组探究活动的引导和指导,做到“收、放”科学,组织合理、有序。
教学具准备:①学生课前根据造桥任务和材料完成设计方案
②课件展示设计图和小黑板上的问题
③为小组准备: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竹做的骨头,纸做的边,春风送它们飞上天。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呢?(风筝)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淘气和笑笑相约去放风筝,看着花花绿绿的风筝,淘气假设有所思:“咱们能用纸做风筝,怎样知道一张纸的承受力有多大呢?假设用纸来造桥,就可以知道了。
”笑笑也赞同他的想法,说干就干,他们找来一些纸,先完成设计图,再根据设计方案进展制作。[设计意图: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迫,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的伊始,通过故事形式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主动中去求知,去探究。]
二、小组合作,改进方案
1、欣赏:我们来欣赏一下淘气和笑笑的设计图。(课件展示淘气和笑笑的设计图)
2、讨论:小组成员介绍自己课前设计的纸桥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展交流:纸的承受力有什么特点?根据纸的特性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才能?造桥时选择什么形状和构造?各部分怎样分配材料?怎样结实地连接各部分?
(小黑板出示问题)
3、合作:每一小组选取各个组员设计的优点,合作设计出一个最正确的纸桥方案。
4、交流:老师请设计好的小组向全班进展介绍,其他组成员提出改进的建议。
5、完善:小组成员根据大家的反响意见进展修改,改进设计图。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承担起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责任,增强小组的协作才能,使他们能积极地提出自己对增强桥承受力的建议和设想,再通过全班的交流,取其精华,完善设计方案。学生之间经过思维的碰撞,点燃创新的火焰。]
  三、动手制作,建造纸桥
      1、小组合作:根据设计图进展制作,各个成员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对于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可根据需要对设计图纸进展改革和创新。老师巡视,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对于需要帮助的小组进展适当的指导。制作完后,各组分别给自己设计的“桥”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作品展示:各小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纸桥,小组长介绍纸桥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用多少材料,怎么结实地连接在一起,制作时应用了哪些形状和构造方面的知识,和自己在制作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历等。
3、承重测试:出示几辆玩具车,每组制作的纸桥是否可以让玩具车顺利通过,尝试最多可承载几辆玩具车。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在儿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