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宫缩乏力致产后大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2-1856-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产后大出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及时宫缩乏力致产后大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2-1856-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产后大出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可危及产妇生命。休克时间过长,可继发严重后遗症―席汉氏综合征。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患者发生产后出血58例,均为足月妊娠。其中初产妇18例,经产妇40例;有2次以上流产史者38例。年龄22~41岁,平均26岁。
宫缩乏力性出血的诊断:胎儿娩出后,阴道出血量大于500 ml,血色红或鲜红,混有血块,子宫柔软,轮廓不清,下腹摸不到子宫或子宫松弛而宫底位置高,按摩子宫及注射宫缩剂后出血减少或停止,子宫变硬,停止按摩子宫变柔软,轮廓不清。检查软产道无裂伤,胎盘胎膜娩出完整,凝血功能正常,即可诊断为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大出血。
临床表现:58例产妇,产后24小时出血量500~800 ml者由于自身的代偿作用,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36例为产后短时间内出血迅速,均达600 ml以上,其中14例很快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表现为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症状。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宫体柔软,轮廓不清。
急救与护理
一旦出现宫缩乏力致产后大出血的患者,出血量多而急,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应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注意保暖,持续心电监护,必要时用留置针头。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皮肤颜色、表情、意识状况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详细写好护理记录,正确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严密观察尿量并准确记录,了解纠正休克的程度,调整补液量及补液速度,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发生肺水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的吸氧,采用双鼻导管流量为4~6 L/min,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面、唇、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通畅。
经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宫缩,从而使子宫血窦闭合。在按摩过程中将子宫腔内积血压出,以免影响子宫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必要时应用宫缩剂等。
填塞宫腔,经按摩子宫及用缩宫术无效时可应用无菌纱布条填塞宫腔,有明显的局部止血作用,宫腔填塞纱布条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宫底高度和大小,警惕因填塞不紧宫腔内继续出血而阴道不流血的止血假象。
迅速协助医生抢救,查明出血原因,并及时有效地止血,做好各种检查及抽血交叉配血的相关术前准备。需观察会阴伤口情况,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严格会阴护理,保持会阴清洁,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产褥期感染。
取半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注意保暖,积极预防并发症。保持病房空气新鲜,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