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桩基检测方案报审表
时n
工程名称
致:
(监理单位)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 重庆弛源化工有限公司年产反力由堆载物和钢梁提供。
五、 现场检测
1、单桩竖向载荷试验
、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每一级荷载下沉量达 到稳定标准后再加下一级荷载,直至荷载加至单桩抗压承 载力特征值得 2 倍。每级加载量为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 1/10,第一级可按 2 倍分级荷载加荷。
每级荷载施加后第 5、10、15min 观测一次读数,以后 每 15min 测读一次 ,累计一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读一次。
沉降稳定标准:,并连 续出现两次(由 内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认为已达 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 载: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 下沉降量 5 倍;
.当荷载—沉降(Q—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 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 80mm
;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 用下沉降量的 2 倍;且经 24h 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卸载与卸载沉降观测:每级卸载值为每级加载值
的2倍。每级卸载后15min测读一次残余沉降,读两次 后,隔30min再测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 后,隔 3—4h 再测读一次。
绘制竖向荷载-沉降(Q-s )曲线,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 载力 QU 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
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 Q-s 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 2)对于缓变型 Q-S 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 S=40mm 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40m 时,宜考虑桩身弹性 压缩量;对直径大于 800mm 的桩,可取 S=(D 为桩 端直径)对应的荷载值。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 均值的 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2)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 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 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必要时可增加试桩 数量。
(3)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 征值 Ra 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 值。
( 注:当按上述判定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未达到极限
时.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试验荷载值)
第二节 声波透射方案
一、试验目的 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判定桩身缺陷 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二、仪器设备
康科瑞半自动测桩系统(NM-4型超声仪)
三、声测管埋设
1、应符合下列规定
声测管内径应大于换能器外径。 声测管应有足够的径向刚度,声测管材料的温度系数 应与混凝土接近。
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 连接处应光顺过渡,管口高出混凝土顶面 100mm 以上。
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声测管有效固定。
2、声测管埋设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D〈800mm,不少于2根管; 检测管布置图。
图 二 :桩俯视图
三、测试原理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受其内部结构特性与外部环境 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其声波传播特性反映了混凝土的应 力应变关系。根据弹塑性介质中波动理论,应力波波速 为:
(1)
其中E为介质的动态弹性模量;°为密度;“为泊松 比。而弹性模量与介质的强度之间存在相关性。超声波在 混凝土中的传播参数(声时值、声速、波幅、衰减系数 等)与混凝土介质的物理力学指标(动弹模、密度、强度 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就是基桩超声检测的理论依据。当混 凝土介质的构成材料,均匀度、施工条件等内、外因素基 本一致时,超声波在其中的传播参数应基本一致;而介质 中存在缺陷时,超声波则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绕射、反射、 衰减等现象,使其声时、声速、声幅、频谱等产生变化, 高精密声波发射-接收仪器及传感器可记录与描述混凝土 的内在质量。
四、测试方法
超声检测是对混凝土灌注桩预埋管 1、2、3 从桩底开
始沿桩长每隔20cm分别进行1-2、1-3、2-3剖面同高程对
图
五、数据处理及判定
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波速)Vp依据实测声时
值 tp 、测距 L 计算得出:
(2)
其中:
t _ t - t - t / pi0
ti为声时值初读数,t0为仪器系统延迟时间,t/为声时
值修正值。
/ _ D - d d - d / (3)
式中D为测管外径,d为测管内径,d/为换能器外 径,Vt为检测管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