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不但要学“药”
更要学如何“用药”
如何“合理用药”
所谓合理用药
是以当代的、系统的、综合的医药学和管理学等知识来指导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对合定,有关剂型、规格等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为准。
培训大纲
根据:
基本药物情况:药品种类
疾病发生情况:基层医疗机构
医师技术要求(主要针对基层医师)
治疗疾病(十九大类、254个病种)分为:
掌握:基层常见病,基本药物可以解决问题
熟悉:基层常见,或/和基本药物可以(部分)解决
了解:处理较为棘手,基层不一定要求,或基本药物只能解决部分问题.
掌握各系统、章节疾病概述、诊断要点、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掌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需要现场及时抢救的急症与危重症应用基本药物的处理
掌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应用
掌握中成药基本药物临床应用
熟悉较为复杂疾病应用基本药物的初步处理
了解复杂或疑难疾病应用基本药物的有关处理
如:急诊和危重症
掌握:猝死和心肺复苏、高血压危象、急性左心衰、动物咬蜇伤、中暑、淹溺、电击伤、鼠药中毒、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性酒精中毒;
熟悉:休克、破伤风、亚硝酸盐中毒、苯二氮卓类中毒;
了解: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氰化物中毒、阿片类药物中毒、瘦肉精中毒。
如:感染性疾病
掌握: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膀胱炎、肾盂肾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水痘和带状疱疹、猩红热、肠道寄生虫病;
熟悉: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霍乱、阿米巴病、败血症、百日咳、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
了解:急性脓胸、肺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布氏菌病、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黑热病、绦虫病、囊虫病、包虫病。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概况]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即病毒性感冒,是由一组病毒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主要病毒为鼻病毒,其他病毒包括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生率高,成人每年可发病1~3次,儿童发病2~7次,具有一定传染性。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起病急、病程大多具有自限性,大多在一周内好转。这种疾病临床表现多样,轻者表现为上呼吸道不适,重者可致死,但病死率低。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诊断要点] 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主要为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史 季节变换、受凉、与病毒性感冒患者接触等为易感因素;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咽部不适、干燥或疼痛,继之有鼻塞、喷嚏、流涕等,部分患者有咳嗽、痰少或咳白色泡沫痰,重者可有发热、头痛、乏力、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纳差等,体温一般不超过39℃,且大多在3~4天内可自行退热。
实验室与影像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大多在正常范围,X光胸片正常。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药物治疗] 缺乏特异治疗,多自行缓解;患者可适当休息、多饮水、进食以清淡饮食为主。对症状严重者可对症治疗,发热、头痛、肌肉疼痛明显者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进食不佳者可适当短期补液,如葡萄糖氯化钠或葡萄糖注射液,同时加入维生素C与氯化钾。抗病毒治疗大多没有明显效果。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注意事项]
许多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早期表现可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临床需要加以注意,特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与地方性感染性疾病流行区,需要加以关注。
抗菌药物对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无效,无需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只有患者继发细菌感染后才需加用抗菌药物。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尚无特别预防措施。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概况]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属于上呼吸道常见细菌性感染,儿童、青少年多见;乙型或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当某些因素使全身或局部的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方能侵袭人体导致感染,而受凉、潮湿、劳累、烟酒过度、有害气体等为诱因。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咽痛、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呼吸费力、张口受限、耳闷、耳鸣和听力减退。患者多有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头痛等,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8~40℃,甚至40℃以上。婴幼儿可有腹泻。
体格检查 患者呈急性热病容,扁桃体肿大明显,表面有黄白色脓点,在隐窝口有渗出物。脓点可融合成假膜状,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不留出血创面。咽部黏膜呈弥漫性充血,可发现腺样体或舌根扁桃体红肿,下颌淋巴结常有肿大压痛。
实验室检查 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白细胞增多。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 患者需适当休息,多饮水,食用易消化富于营养的半流质或软食。咽痛较剧、高热、头痛与四肢酸痛者,可口服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