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xiaobaizhua 2022/8/10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
2018 年 3 月 2 日
一、 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5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5
3 厚度 2750mm; CT4 厚 1500mm。
7
结构断面
尺寸
外墙厚度
基础至- 厚 450、550mm
- 至- 厚 400mm
核心筒厚度
Q1-450mm、 Q2-300mm、 Q3-250mm、
Q4-400mm、
现浇板厚度
110mm、 120mm
8
楼梯结构形式
梁板式
二、编制依据:
类别
名 称
编 号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1
《建筑施工咼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设计图纸、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
《国家一、二级水准测量规范》
本工程施工图纸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在高层建筑物施
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 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 生影响使结构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需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变 形观测。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了能够精确的反映出建筑物在不 断增加荷载作用下的沉降,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 1/10— 1/20,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经过专业学****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 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本工程结构特点、具体情况采用具体的观 测方法和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汇总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正确的运用误 差原理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的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
本工程应进行沉降观测,测量等级为二级,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沉降 观测每施工一层应观测一次;主体工程完成后,在装修期间,每个月观测 一次工;程竣工后,第一年内每隔3~4 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隔4~6个 月观测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当建筑突然发生大量沉 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通知设计单位,并进行逐日或 2~3 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沉降稳定的标准为:最后 100 天沉降速率小于 。第三年工整个施工期内和使用期间建筑物都应进行观测,直 到沉降变形稳定为止。
3、观测点的设置
(1) 观测点的设置按照本工程施工图结施-04 进行,观测点构造详及平面 布置图附后。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要保证在 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2)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医院施工高程控制的水准点进行的,为了对 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水准点的数目应尽量不少于 3 个, 以组成水准网。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沉降观测水准点的高程应根据厂区永久水准基点引测,采用II等水准 测量的方法测定。往返测误差不得超过±
17;mm(n为测站数),或±4说。
4、 观测规则
为保证观测数据可靠性,故观测按照 “五定”原则即沉降观测所依 据的基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点位稳定;仪器、设备稳定;观测人 员固定;观测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固定。以尽量 减少误差,确保沉降观测的可靠性。
5、 观测准备工作
在首次观测前必须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校正,使用每 3—6 个月并送往专业的计量部门进行校核一次。
6、 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为了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相应的指标如下: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地基土质不均匀的重要建筑物,沉 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的允许偏差为土 1mm (即仪器在每一测站 观测完前视各点以后,再回视后视点,两次读数之差不得超过 1mm)。
( 2)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 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 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7、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符合施工测量规范要求,依据正确, 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四、具体观测程序及步骤
1、沉降观测
首次观测自地下室底板面完成后开始,待观测点稳固后并立即进行首 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值是以后每次复测进行对比的基础,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