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精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辨识方法(定稿).docx

格式:docx   大小:528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辨识方法(定稿).docx

上传人:sunny 2022/8/10 文件大小:5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辨识方法(定稿).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选平安风险分级管控辨识方法(定稿)
东沟煤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平安风险评估方式方法
一、定性评估法
也称经验评估法,是按生产系统或生产工艺过程,对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评估,得出定性评估亡和生产系统破坏的。
重大风险:可能造***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中等风险:可能造***员伤害,但不会降低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不可能造***员伤害,但会降低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不会造***员伤害和系统损坏的。
风险矩阵法是根据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乘积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其计算公式是:
风险值D= p×C
式中,p 表示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C 表示危险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
九、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
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D=L× E × C。
根据实际经验给出了3 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方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十、作业条件风险分析法修订——MES法
1、风险的定义
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说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
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
3、控制措施的状态M
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局部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见下表3-1
表3-1 控制措施的状态M
分数值
控制措施的状态
5
无控制措施
3
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如警报系统、个体防护用品
1
有预防措施,如机器防护装置等,但须保证有效
4、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见表3-2。
表3-2 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
分数值
E1〔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
E2〔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
10
连续暴露
常态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出现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出现
2
每月一次暴露
每月一次出现
1
每年几次暴露
每年几次出现

更少的暴露
更少的出现
注1: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危险状态常存,算“常态〞。
注2:8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危险状态出现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出现〞。
5、事故的可能后果S
表3-3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
表3-3 事故的可能后果S



事故的可能后果
伤害
职业相关病症
财产损失〔元〕
环境影响
10
有多人死亡
>1千万
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
8
有一人死亡或 多人永久失能
职业病〔多人〕
100万—1000万
有中等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
4
永久失能〔一人〕
职业 病〔一人〕
10万—100万
有较轻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
2
需医院治疗,缺工
职业性多发病
1万—10万
有局部环境影响的可控排放
1
轻微,仅需急救
职业因素引起
的身体不适
<1万
无环境影响
注:表中财产损失一栏的分档赋值,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6、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R=L·S=MES
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E1或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