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旧会计科目余额对照衔接表
(与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对比)
新会计科目
旧会计科目
衔 接 办 法
一、资产类  
库存钞票
钞票
与旧准则基本一致
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
与旧准则基本一致
其她货币资金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
存在投资性房地产并且按照新准则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应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自固定资产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按照初次执行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自固定资产、合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合计折旧
合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
预付工程款转入预付账款核算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不设该科目的,调账时将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余额转入在建工程的贷方。单独设立该科目的,直接将其期末余额转入新账。
工程物资
工程物资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
存在投资性房地产并且按照新准则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应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自无形资产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按照初次执行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自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合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商誉
无形资产——商誉
调账时对于非同一控制下公司合并,原已确认商誉的摊余价值应从“无形资产”科目转入“商誉”科目
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
待解决财产损溢
待解决财产损溢
二、负债类
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
交易性金融负债
应付短期债券
调账时应按初次执行日公允价值自“应付短期债券
”转入“交易性金融负债——成本”
应付票据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新准则设立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用来核算公司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多种薪酬,涉及工资、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解雇福利、股份支付等。转换时,应将“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的余额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对于初次执行日存在的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筹划,满足估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将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予以补偿而产生的负债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并相应调节“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派利润”科目金额。
应注意的是,对于“应付福利费”科目,在新准则下可以作为“应付职工薪酬
”的二级科目核算,但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公司应付福利费应根据实际发生金额列支,因此在执行新准则的第一种会计年度期末,“应付福利费”科目应当余额为零。
应交税费
应交税金
新准则设立了“应交税费”科目,转换时,将“应交税金”和“其她应交款”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应交税费”科目。
预付帐款
预付帐款
新准则没有设立“待摊费用”该科目,调帐时所有转入“预付帐款”。
其她应交款
调账时将应交税金、其她应交款的余额转入应交税费
应付利息
拟分派的钞票股利或利润不做账务解决,但应在附注中披露。
应付股利
应付股利
 
其她应付款
其她应付款
对于在原制度中在“其她应付款”挂帐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明细科目按余额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相应明细科目,
代理业务负债
代销商品款
 
预提费用
所有转入预收账款
 
待转资产价值
调账时将待转资产价值余额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金额转入营业外收入,将应交所得税金额转入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收益
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长期应付款
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
 
专项应付款
专项应付款
估计负债
估计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税款
调账时将原制度中“递延税款”的余额全额冲销,相应调节年初未分派利润和盈余公积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共同类
衍生工具
套期工具
被套期项目
 
四、所有者权益类
本年利润
本年利润
利润分派
利润分派
 
库存股
库存股
 
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
新准则中“资本公积”科目的核算内容较原制度有所增长,下设“资本(股本)溢价”和“其她资本公积”两个明细科目,根据“专家工作组意见”的规定,调帐时,可将原“资本公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