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对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几点认识.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几点认识.doc

上传人:十二贾氏 2022/8/10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几点认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几点认识
付小荣 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划分货币层次。当时划分货币层次主要是为了便于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在如何划分货币层次的问题上,西方国家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在西方国家对货币的统计指标中和整个活期储蓄存款的交易总量相比,这一比例将会更低。可见,我国居民活期储蓄存款成为直接的购买力并不具有普遍性,目前的量变尚不足以改变活期储蓄存款的准货币性质。这如同我们并不因M1中肯定有一些不发挥现实购买力的沉淀性货币而将其划入准货币具有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的观点是:目前仍不宜将居民活期储蓄存款划入狭义货币M1。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活期储蓄存款直接用于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成为普遍的行为,且数量上已达到不可忽视的程度,届时再将其划入狭义货币M1,就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因为此时,居民活期储蓄存款的性质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二)股民保证金计入何种货币层次的问题
在分析这一问题时,很多人将股民保证金极易转化为居民的活期储蓄存款或机构的活期存款作为把其划入M1的依据,这种观察角度似有偏颇。我们考察货币供应量及其层次,主要是关注它在某一时点的存量以及它处于该状态的主要目的。就股民保证金而言,其主要的目的和直接对应的是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购买,但毕竟不是我们考察货币供应量(尤其是M1)时所要研究的对商品和劳务的直接购买。虽然它极易转化为活期储蓄存款或机构的活期存款,但一旦它进行了转化,我们就在那一时点上将其计入M2或M1,这也正是我们将“时点存量”作为货币供应量统计原则的要求。而对于申购新股的股民保证金,如将其计入M1层次,还易造成M1的频繁波动,这将有可能误导我们对总需求及其它经济变量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我们认为不宜将股民保证金划入M1。
从形式上看,股民保证金在向存款转化时,通常是转化为居民的活期储蓄或机构的活期存款。它主要来源于定期储蓄或存款的分流,这里只不过采取了“活期”形式,且主要仅是金融商品的潜在购买力(或“准货币”)而已。如果说居民定期储蓄或企业定期存款还是间接或未来对应于商品或劳务购买的准货币的话,那么股民保证金这种存在形态与此准货币间则还有一定距离,具有准准货币的色彩。基于此,也不宜将股民保证金划入准货币。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目前很多国家对于股民保证金,要么不计入货币供应量,要么计入M3层次,但没有计入M2,更没有考虑计入M1层次。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7月10日宣布,自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从理论的角度,如果将银行体系(包括中央银行)视为一个整体,股民保证金是银行体系对证券公司的负债;而如果将整个金融中介视为一个整体,这时股民保证金是这一体系对社会公众的负债。从实证的角度来看,股民保证金也具有相当的货币性,而且其存量确实会对国民收入、通货膨胀以及商业周期等重要经济变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将其计入货币供应量统计的范围。






(三)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是否正式计入准货币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我国银行外币业务量较小,因而货币供应量统计仅限于本币,银行的各项外币存款没有包括在货币供应量统计中。近些年,我国境内中资、外资金融机构的外币业务发展迅速。到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