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电弧的形成与熄灭及灭弧方法.ppt

格式:ppt   大小:2,024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弧的形成与熄灭及灭弧方法.ppt

上传人:卓小妹 2022/8/11 文件大小:1.9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弧的形成与熄灭及灭弧方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弧的形成与熄灭及灭弧方法
第1页,共35页,2022年,5月20日,5点17分,星期五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电弧的危害,熟悉电弧的形成过程
熟悉交流电弧的特性,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
了解交流电弧的开断过程
掌握熄灭交流电弧复合成为中性质点。
第9页,共35页,2022年,5月20日,5点17分,星期五
影响游离和去游离的因素
①电弧温度:热游离↓→Q↓
速度↓→复合加强→Q↓
使温度降低的方法有:吹弧、拉长电弧、或与冷却介质表面接触。

②电场强度:E↓ →运动速度↓→复合↑ →Q↓→热游离↓
③气体介质的压力:F↓→自由行程缩短→离子浓度↑→复合↑
真空数目少→磁撞游离↓→扩散↑
④介质特性:包括气体的介电强度、导热系数、热容量、电负荷
⑤电极材料:铜、银、铜钨、银钨合金
具有熔点高、导热能力强、热容量大的特点,可减少热电子发射和弧柱中的金属蒸气。
第10页,共35页,2022年,5月20日,5点17分,星期五
游离作用等于去游离作用,新增加的带电质点数量与中和的数量相等,电弧稳定燃烧。
游离作用大于去游离作用,电弧燃烧加剧。
游离作用小于去游离作用,则电弧中的带电质点数量减少,最终导致电弧熄灭。
3)电弧的熄灭:电弧的燃烧是由游离过程维持的,但在电弧中同时还进行着相反的使带电质点数量减少的去游离过程。
第二节 交流电弧的特性
1)电弧电流交变,每半个周期过零一次,此时电弧因失去能量而自然熄灭。
第11页,共35页,2022年,5月20日,5点17分,星期五
2)由于热惯性,弧柱温度的变化滞后于快速变化的电流,所以交流电弧的伏安特性是动态的,如图2-3所示。在电流增大时,温度来不及增高,弧隙电阻来不及减小;在电流减小时,温度来不及减小,弧隙电阻来不及增大。故图2-3a中正方向电流增大时的曲线在电流减小时的上方。
A点是电弧产生时的电压,称为燃弧电压。
B点是电弧熄灭时的电压,称为熄弧电压。
第12页,共35页,2022年,5月20日,5点17分,星期五
(四)交流电弧熄灭的条件
1)熄灭交流电弧的最佳时机:交流电弧每半周期自然熄灭是熄灭交流电弧的最佳时机。
2)在电流过零后,弧隙中存在着两个恢复过程。
a) 介质强度恢复过程: 由于去游离作用的加强,弧隙间的介质逐渐恢复其绝缘性能,以耐受的电压Ur (t) 表示。
b) 弧隙电压恢复过程: 电源电压要重新作用在触头上,弧隙电压将从熄弧电压逐渐恢复到电源电压,用Ud (t) 表示。
1.弧隙介质强度恢复过程
(1)起始介质强度(近阴极效应)
~ 1μs 的短暂时间内,阴极附近出现150 ~ 250V的起始介质强度,称为近阴极效应。
第13页,共35页,2022年,5月20日,5点17分,星期五
原因:在电流过零的瞬间,弧隙电压的极性发生变化,弧隙中的自由电子立即向新阳极运动,正离子质量大,基本未动,在新阴极附近就形成了只有正电荷的不导电薄层,阻碍阴极发射电子,呈现出一定的介质强度,如图2-4所示。
(2)起始介质强度出现后的介质强度的恢复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电弧电流、介质特性、冷却条件和触头分断速度有关。
第14页,共35页,2022年,5月20日,5点17分,星期五
2.弧隙电压恢复过程
1)电弧为纯电阻性质,电弧电流与弧隙电压同相位,电弧电流过零时,弧隙电压接近零;
2)短路时电路电阻很小,电路呈感性 ,电弧电流与电源电压不同相位,电弧电流过零时,电源电压不等于零;
3)由于电路参数L、C的存在,电弧熄灭后,弧隙电压不可能立刻由熄弧电压上升到电源电压,一般弧隙恢复电压是一个过渡过程。它将从瞬态(振荡)恢复电压逐渐过渡到工频恢复电压。
第15页,共35页,2022年,5月20日,5点17分,星期五
3.交流电弧熄灭的条件
电流过零后,电弧能否熄灭取决于两个恢复过程作用的结果:
1)如果弧隙电压恢复过程上升速度较快,幅值较大,弧隙电压恢复过程大于弧隙介质强度恢复过程,介质被击穿,电弧重燃,如图2-6a所示。
2)如果弧隙介质强度恢复过程始终大于弧隙电压恢复过程,则电弧熄灭,如图2-6b和2-6c所示。
故交流电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