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教学目的 :
(一)运用圈划、批注的阅读方法,捕捉文中的细节,考虑细节的内涵;
(二)在语言的品味中,想象文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母亲的内心;
(三)注意比照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幽默背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教学目的 :
(一)运用圈划、批注的阅读方法,捕捉文中的细节,考虑细节的内涵;
(二)在语言的品味中,想象文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母亲的内心;
(三)注意比照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幽默背后的深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品味文中细节的内涵,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难点: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幽默的语言风格表现深沉的母爱的。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吗?(五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那么你们又是怎样给母亲过节的呢?(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做法。)好,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方式,如今让我们一起到里柯克家看看他们一家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整体内容,理解运用比照手法的作用。
1、作者一家原打算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明确: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贺,把这一天过得像圣诞节或别的浩大的节日一样隆重,让母亲兜车享受。
2、但实际上为了庆贺母亲节,父亲和孩子们为母亲做了些什么?母亲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同桌合作完成事件统计,交流统计结果及感受。明确:
我们:什么也没有为母亲做。
母亲:为我们准备晚饭;伺候父亲;帮助上菜;洗碗块.
3、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课堂交流:通过比照显示母亲的伟大,同时以一种比照来显示反讽,显示父亲和孩子的自私,也从反面显示出母亲的无私.
(三)研读课文,品位细节
仔细研读课文细节,反复品读相关段落,考虑:
1、我们”一家的“出发点”是为了给母亲过节,但是,最后,母亲却单独留在家里操持家务,等待一家人郊游归来,,圈划出“我们”一家过母亲节的细节,结合感触最深的细节谈谈自己的理解.
小组交流,说说各自的感受。老师引导学生考虑以下问题:
(1)当初决定父亲留下,父亲说了一大堆他留下来的好处,其中又说到大家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过一个真正的假日这回事,还说,本来,他想过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联络上下文,想想这两句是真话还是反话,有无言外之意?
考虑,明确:父亲说的两句话当是反话。三年的时间和一次假日都没有真正过过,这在比照上是非常悬殊的,说“用不着顾虑”,其实就是提醒大家要考虑、要顾及。说本来他想过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这已经近乎发牢骚、表抱怨。这些都是他话里的言外之意。
(2)最后决定母亲留下,父亲又说出免得她着凉等一大堆好处,这些话是真诚的吗?
讨论明确:决定母亲留下了,又要说免得她外出着凉,这是自己得了好处不承认,别人没得到实惠还要硬给她安上“得了好处”的虚名。外表上是宽慰别人,本质上是替自己解脱;外表上是替别人着想,。
写父亲突出他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自私,他的言内和言外之意的矛盾充分暴露了他的自私,这里运用反语的手法。
(3)全文反复强调其别人不适宜留在家里的理由,这和庆贺母亲节,“让母亲休息一天”的强烈动机有无矛盾?如有矛盾,作者不厌其烦地细写是要表达对父亲及孩子们态度的同情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