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区质监分局发展规划思路策划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区质监分局发展规划思路策划方案.doc

上传人:WonderA 2022/8/1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区质监分局发展规划思路策划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区质监分局发展规划思路 - 策划方案 -
一、“十一五”发展总结
“十一五”期间,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质量兴区战略为总抓手,大力推行以质取胜、名牌、标准我们及时把这些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梳理,对合理的,我们及时进行了采纳或整改,因此而有效地推动了我局工作的开展。六是聘请行风监督员,加强对我们行风廉政建设的监督。我们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我们的行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我们进行及时整改。七是局领导以及局内行风监督员不定期进行行风督察。局领导与局内行风监督员不定期到企业进行行风情况调查,及时掌握我们工作人员的有关行风情况,对违反行风廉政纪律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八是严格执行行风监督卡制度和充分利用阳光政务办公系统。要求到企业工作的人员必须携带行风监督卡并及时收回反馈联;每天到企业的工作情况必须及时输入阳光政务办公系统。

通过以上措施,我局行风廉政建设情况进一步好转,全年无违法违纪案件。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一四五三”工作要求,以全区产品质量提升为目标,以质监技术进步为动力,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先导,大力推进质量兴区战略,加速构建现代检验检测体系,切实保障质量安全,提高全区质量总体水平,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指标

按照科学发展、统筹规划、重点带动的原则,立足重质量、保民生、调结构、促发展的工作目标,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产业调整振兴布局要求,综合考虑,“十二五”期间,质量技术监督事业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发展目标。
。以省长质量奖为抓手,提升区产品核心竞争力,到年,培育至少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品质卓越的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2-3个,名牌产品12个。实现全区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销售收入、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以上。
。到年,构建起较为完善的质量安全监察法规标准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安全评价体系、安全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和节能监管制度。产品抽检合格率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再提高2~3个百分点。,,社会满意度指数达到95%以上,质量安全水平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到年在我区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3项、地方标准50项,全区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食品标准化示范项目2个、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2项、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5家,开展标准化研究项目3项。着力发挥计量在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方面的技术保障和支撑作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体系、量值传递溯体系,重点突出法定技术机构建设,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夯实全区认证认可工作基础,不断提升其社会认知度和采信度,充分发挥其规范管理、提升产品质量的综合效能。检测市场规范运作、技术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到年,力争省级重点实验室达到1家,建设一批节能计量重点实验室,不断提升引导发展、服务发展的能力,检验检测水平较十一五有较大提升。
三、发展重点
(一)重大任务
。一是以“省长质量奖”为抓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建立“区长质量奖”,以全区质量方面最高奖项,推动企业不断追求卓越管理,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引导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高耗能、高污染向节能、环保型转变,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以“培育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为抓手,推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发展。依托我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持之以恒的抓好标准、认证、计量质量基础工作,加大对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的财税、金融政策的引导,拓展、拉宽产业链,促成产业标准联盟,推动集群式发展和总体式质量控制,打造区域品牌生产基地。三是以“实施名牌战略”为抓手,促进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积极扶持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环保产业发展,在新能、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等新兴产业中培育名牌产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由名牌产品向名牌企业转变,引领带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四是加强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完善以质量信用记录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金融征信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发挥金融机构市场杠杆作用,建立质量守信企业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企业落实质量第一责任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