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温病学8春温
风温与春温的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 风 温 春 温 病因 风热病邪 温热病邪 发病季节 冬春,其他季节也见 春 辨证要点:大便秘+小便短赤热痛 治法:宣大肠秘,泄小肠热。 方药:导赤承气汤:细生地、赤芍、生大黄、芒硝、黄连、黄柏)
25
(三)热炽气营血
春温病出现营血分证是病情较为危重的表现,其中营分证既可见于初发,也有是从气分病证发展而来的。
26
1、气营(血)两燔 症状:壮热,目赤,头痛,口渴饮冷,心烦躁扰,甚或谵语,斑疹隐隐,或发斑吐衄、舌绛,苔黄燥,脉滑数、弦数或洪大有力。 辨证要点:气营两燔——气分证+营分证 气血两燔——气分证+血分证 治法:气营(血)两清 方药: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 玄参方(白虎汤+增液汤); 化斑汤;清瘟败毒饮
27
2、热盛动血 症状:身体灼热、躁扰不安,甚或昏狂谵妄,斑疹密布,色深红甚或紫黑,或吐衄便血、尿血,舌质深绛,脉数。 辨证要点:即典型的血分证 治法:凉血散血、清热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
28
3、热与血结 症状:身热,少腹坚满,按之疼痛、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神志如狂,或清或乱,口干而漱水不欲咽,舌绛紫暗或有瘀斑,脉象沉实而涩。 辨证要点:身热、少腹坚满疼痛、神志如狂、舌紫绛色暗或有瘀斑 治法:泄热通结,活血逐瘀。 方药:桃仁承气汤:黄、硝、桃、赤芍、丹皮、归
29
(四)热陷心包(参“风温”章) (1)邪热闭窍——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 (2)内闭外脱——生脉散或参附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30
(五)阳气暴脱
症状:热势骤降,四肢厥冷,面色青灰,冷汗淋漓,皮肤见花纹,斑疹成片,色紫暗,肢端青紫,呼吸弱,血压低,舌淡,脉微细欲绝。
辨证要点:以身热骤降、冷汗肢厥、斑疹紫暗、脉微欲绝为主症。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回阳救急汤 :附、姜、桂、参、苓、甘、龙、牡、麝、术、 陈皮、生姜
31
(六)热盛动风 症状:高热不退,头痛头胀,烦渴,烦闷躁扰,甚则狂乱、神昏,手足抽搐,或见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舌干红绛,脉弦数。 辨证要点:高热、痉厥 治法:清热凉肝息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羚、川贝、桑叶、鲜地、钩、菊、芍、竹茹、甘、茯神
32
(七)热灼真阴
33
1、阴虚火炽 症状:身热不甚,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 治法:育阴清热 方药:黄连阿胶汤
黄连、黄芩:泻心火,坚真阴
鸡 子 黄:安中焦,补精血,通心肾
阿胶、白芍:滋肝肾,抑亢阳。
34
2、真阴亏损 症状:身热不甚,日久不退,午后面部潮红颧赤,手足心甚于手足背,咽干齿黑,或心悸,或神倦耳聋,舌质干绛,甚则紫暗痿软,脉虚软或结代。 辨证要点:身热不甚,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质干绛,甚则紫暗痿软 治法:滋补肝肾,润养阴液 方药:加减复脉汤:炙草、生地、白芍、麦、胶、麻仁
35
3、阴虚风动 症状:低热,手指蠕动,或口角颤动,或瘛疭,心中憺憺大动,甚则时时欲脱,形消神倦,齿黑唇裂,舌干绛或光绛,脉虚弱或细促。 辨证要点:手指蠕动、甚或瘛疭、舌干绛、脉虚 治法:滋阴息风 方药:三甲复脉汤或大定风珠
36
(八)邪留阴分 症状: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苔少,脉沉细略数。 辨证要点:夜热早凉、舌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搜邪透络 方药:青蒿鳖甲汤:蒿、鳖、地、知、丹皮
37
病案举例 周XX,男,58岁,医生。1983年12月18日入院。住院号2931,患者因恶寒,头项强痛,身痛3天,伴呕吐1天,以感冒入院。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寒,时有寒战,得衣被不减,无发热感(体温未测),头项强痛,身痛无汗,口和不渴,自查舌苔薄白,脉浮紧。辨为伤寒太阳表实,经输不利。自拟葛根汤加秦艽等治之。服2剂后,诸症无稍减,又伴见呕吐。认为系伤寒表实重证,前方药轻病重,乃续予前方倍其量,并加入半夏、生姜等治疗。
38
服1剂尽,恶寒头痛及呕吐等益甚、且渐见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