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住手!埃博拉.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住手!埃博拉.doc

上传人:jactupq736 2017/7/20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住手!埃博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住手!埃博拉
病毒“明星”的疫苗
2016年12月22日,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文章公布,中国的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rAd5-EBOV)在塞拉利昂开展了500例 II 期临床试验,其数据表明了该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标志着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取得“零的突破”。
新闻一出,微博上网友们争相转发,惊叹埃博拉终于被科学家制服,中国的科研团队大出风头。医学界的疫苗研究像这样受关注的情况可不多,究其原因,是埃博拉凶悍无比,恶名远扬。
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在非洲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是一种丝状病毒。它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致死率高达50%~90%。据统计,仅2014年~2015年,埃博拉就已在西非造成了28 600多例感染,其中至少11 298人死亡。患者先是出现高热、头痛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之后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继而发生凝血功能障碍,鼻腔、口腔出血,皮肤出现出血性水泡,最终死于中风、心肌梗死、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发病过程看起来仿佛病人的内部器官在不断溶化,十分恐怖。
大概是因为它的高致死率和恐怖的发病症状,埃博拉在影视剧中频频出镜。如《碟中谍2》《12只猴子》等著名的电影,就是围绕一种以埃博拉病毒为蓝本设计的人造病毒展开情节的。《恐怖地带》更是直接以埃博拉的暴发作为基本背景。因此,埃博拉虽然只在非洲传播,却在世界范围内声名赫赫,它的疫苗研究自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埃博拉病毒
疫苗大军各有招
那么,针对如此凶残的病毒,科学家是怎么研究出它的疫苗的呢?要知道,疫苗的作用就是让身体的免疫系统认识这些病毒,在真正受到攻击时快速作出反应,驱逐病原体。要实现这个目的,有多种方式。
我们可将少量筛选到的或在实验室中杂交得到的活性很低的病原体,在可控的状态下注射到人体中,让免疫系统认识这些入侵者,这就是减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 ine)。
我们也可将病原体完全灭活后产生的碎片注射到人体内,诱导其产生免疫反应,这就是灭活疫苗(inactivated ine)。这种疫苗中的病原体的生物结构已被破坏,较减毒活疫苗有更高的安全性,但诱导免疫的效果变弱了。
不过,免疫系统并不是通过辨认整个病原体来识别它们的,而是利用固定的特征。打个比方,就像对人只认鼻子或只认胳膊。这种病原体上的能够被机体特异性地识别的位置,叫作抗原表位(antigenic determinant)。这些位置可被机体识别,并被机体产生的抗体(antibody)特异性地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我们可以在实验室中生产这些病原体的抗原表位,并将这些大分子注射到机体中,这样既十分安全,又能让机体产生接近真实的免疫反应,有更好的免疫效果。这种只利用病原体中特定抗原表位制成的疫苗,叫亚单位疫苗或多肽疫苗(subunit ine)。
抗体可以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并发生反应
有些疾病,例如破伤风、白喉、霍乱等,不是由病原体本身造成的,而是由病原体大量繁殖后产生的代谢产物――内***(endotoxin)造成的,对付这些疾病的是类***疫苗(toxoid ine) 。
此外,还有利用无害微生物将抗原引入人体进行表达的载体疫苗(vector-based ine)、仅利用DNA来引入抗原的核酸疫苗(DNA ine)等新兴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