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动汽车充电桩选址定容方法
摘要: 桩的概念,着重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桩选址定容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实证分析为充 电桩设置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意见,确保充电桩其次,用户到达充电桩所消耗的时间也应包含在需考 虑的因素里。
充电桩作为用电设备直接与配电网相连接,考虑充电桩建
设的时候必须将配电电网的容量裕度、电能质量要求、电压上下限范围纳入考虑 因素,以此保证配电电网的运行安全性。除用电量的增加,充电桩还会对配电电 网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特别是电动汽车进行直流快速充电时会产生电网谐波,而 谐波是影响电网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储能的影响
随着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电动车负荷大量接入电网, 原有的电力负荷结构和特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5],已有学者对分布式能源、 储能系统,充电设施的协同规划进行了研究。
3充电桩规划选址模型
P-中值选址模型
P-中值选址模型考虑的是在给定的P个服务设施的情况下, 如何合理的优化分配这P个服务设施以使需求点到服务设施的距离与需求量的加 权乘积之和最小,也就是最小化加权距离问题[
6]。
P-中心选址模型
P-中心选址模型考虑的是如何在网络设施节点中选出P个 服务设施地址,以使任意一个需求点到距离它最近的服务设施的最大距离最小。 P的数量没有限制,该问题研究的是一旦在需求点中产生需求,选定的服务设施 能够以最短的距离满足需求点的需求。
3传统覆盖模型
覆盖模型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集覆盖模型,另一种
是最大覆盖模型。集覆盖模型关注的问题是建设成本,在满足用户需求情况下, 以使服务设施的建设数量和服务设施投资成本最小化。最大覆盖模型指的是在服 务设施建设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覆盖规划区域中的需求点
4、电动汽车充电桩选址定容的具体规划
(一)确定电动汽车分布不平衡的充电需求
相关人员可以依照住宅区规划的车位数量、车位的利用率
以及电动汽车的占有量来确电动汽车的数量。在进行住宅区的电动汽车充电桩的 建设数量时,要保证充电桩的数量与电动汽车的数量相一致。但是,住宅区的电 动汽车分布不平衡的现象会导致规划数量与实际数量不同,造成充电桩无法满足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情况。
就目前我国的情况而言,各个小区之间很难实现充电桩的 分享使用情况,这就需要通过建设公共快速充电桩来满足用户实际的充电需求。 相关人员可以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来确定电动汽车分布不平衡的充电需求。利用抽 样的方式对于住宅区电动汽车的占有量P来进行确定。要根据统计结果,确定住 宅区内电动汽车数量的分布符合N (口,6),其中,N表示住宅区内的汽车数 量。利用可信区间[口-3 6, 口+3 6]能够判断出,住宅区内电动汽车的数量最大 值与均值的差值就是不平衡车辆数3 6,同时也是住宅区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充电距离最小的公共充电桩位置规划
相关人员要根据住宅区的充电需求以及最小的充电距离, 来进行公共充电电桩位置的确定。人们在选择充电桩进行电动汽车的充电活动中, 往往会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充电桩进行充电。这就使得每一个公共充电桩都形成 了不同的充电服务范围。在该范围内的人们通常会选择该充电桩进行充电。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