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文档名称:

第一章紫外光谱.ppt

格式:ppt   大小:1,451KB   页数:8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一章紫外光谱.ppt

上传人:小落意心冢 2022/8/12 文件大小:1.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一章紫外光谱.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紫外光谱
第一节 概述
一、电磁波的性质:波粒二相性
1. 波动性:
n = c / l
n 频率 frequency 单位:s)。
(chromophore) 是指能在紫外-可见波长范围内产生吸收的原子团,如C=C、C=O、-C=S、-NO2、-N=N-等,该原子团的特点是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π→π*或n→π*跃迁
的基团。
(auxochrome) 是指本身不能吸收波长大于200nm的辐射,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所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OR、-NH2、-SH、-X等。例如,苯的λmax在256nm处,而苯***的λmax移至280nm处。同一分子中连接的助色团种类和数目不同,则吸收峰的波长也不相同。
(blue shift)和红移(red shift) 因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溶剂效应等引起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蓝移(或紫移),亦称短移。因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溶剂效应等引起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红移,亦称长移。
(hyperchromic effect)和淡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 因某些原因使化合物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称为浓色效应,亦称增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减弱的效应称为淡色效应,亦称减色效应。
三、吸收带
紫外-可见光谱为带状光谱,故将紫外-可见光谱中吸收峰称为吸收带。吸收带与化合物的结构密切相关。根据大量实验数据的归纳及电子跃迁和分子轨道的种类,通常将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带(absorption band)分为六类:
1.R带
从德文radikal(基团)得名,是由n→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R带是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如C=O、-NO、-NO2、-N=N-等这一类发色团的特征。
其特点是吸收峰处于较长波长范围(250~500nm),吸收强度弱(ε<100)。当有强吸收峰在其附近时,R带有时红移,有时被掩盖。
2.K带
从德文konjugation(共轭作用)得名,是由共轭双键中π→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吸收峰出现在200nm以上,吸收强度大(ε>104)。随着共轭双键的增加,K带吸收峰红移,吸收强度有所增加。
3.B带
从benzenoid(苯的) 得名,是由苯等芳香族化合物的骨架伸缩振动与苯环状共轭系统叠加的π→π*跃迁所引起的吸收带之一。
是芳香族 (包括杂芳香族) 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其中心在256nm附近,ε=220,
4.E带
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可分为E1及E2两个吸收带。E1带为苯环上孤立乙烯基的π→π*跃迁,E2带为苯环上共轭二烯基的π→π*跃迁。E1带的吸收峰约在180nm(ε≈6×104,远紫区);E2带的吸收峰200nm(ε≈8×103)以上,均属于强带吸收。
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
跃迁的类型
发色团和助色团的影响
样品溶液浓度的影响
共轭体系的形成使吸收红移
溶剂效应 ,PH值影响

(1)σ~σ*跃迁:吸收峰多处于真空紫外区
(2)n~ σ*跃迁:吸收蜂在200nm处
(3)*跃迁:非共轭轨道的*跃迁,对应波长范围160-190 nm。两个或两个以上键共轭,对应波长增大,红移至近紫外区甚至可见光区
(4)n*跃迁 :对应波长范围在近紫外区
、助色基团
发色团:指该基团本身产生紫外吸收及可见光吸收的基团
助色团:指本身不产生紫外及可见光吸收的基团,但与生色团相连时,使生色团的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大
***乙烯的分子轨道与能级跃迁

吸光度A具有加和性
ε为摩尔吸收系数

1、π,π共轭体系
随共轭体系的增长,吸收峰红移
乙烯和丁二烯分子均产生了π→π*吸收,但丁二烯分子π→π*吸收所产生的吸收峰波长明显增加了,吸收强度也大为加强了,这是为什么呢?
简述如下:
具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相间的π键与π键相互作用(π-π共轭效应),生成大π键。由于大π键各能级之间的距离较近(键的平均化),电子容易激发,所以吸收峰的波长就增加,生色团作用大为加强,这就是乙烯和丁二烯分子均产生了π→π*吸收,但吸收峰却不同的原因。
六、溶剂的影响
1. 溶剂效应
几种溶剂的极限波长
溶剂
极限波长/nm
极限波长/nm
溶剂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