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第3章大型降水天气过程2.ppt

格式:ppt   大小:3,330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3章大型降水天气过程2.ppt

上传人:孔乙己 2022/8/12 文件大小:3.2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3章大型降水天气过程2.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3章大型降水天气过程2
4、气候大雨带3的南北位移与东亚环流1季节变化2一致()
5、我国暴雨的分布特征
①容易出现暴雨的地区()
②沿海暴雨多于内地
③特大暴雨极值分布无规律
④暴雨发生在雨季 (水分充分定
入梅、出梅—东亚环流,长波调整
①高层(100—200百帕)
南亚高压从高原向东移,中心稳定在270N,1100E左右,入梅
当南亚高压东移出海或消失,即出梅
江淮上空的反气旋
中心27N、110E
急流加强
急流加强
②中层(500百帕)
a 低纬度(350N以南)
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后,脊线稳定在220N,入梅,孟湾槽活跃。
当副高脊线第二次北跳至25—300N。出梅
②中层(500百帕)

b 中纬度(35—450N)
南北锋区合并在40—450N 平直西风带多短波槽东移 巴湖浅槽,东亚东岸浅槽
②中层(500百帕)

c 高纬度(50—700N)
欧亚为稳定阻高型 ( )
东阻高
中阻高
西阻高:欧洲东部
平直西风,锋区多短波槽东移,不发展。
两路冷空气:巴湖
两路冷空气:贝湖
西阻高:乌拉尔山
平直西风。
贝湖西部槽分裂,冷空气两路:西路巴湖,北路贝湖。
东阻高
阻高1
两路冷空气:巴湖
两路冷空气:贝湖
③低层(850,700百帕,地面)
地面,华南静止锋雨带北抬至江淮地区成为江淮静止锋
850,700百帕为江淮切变线和西南低空急流
④梅雨期各系统的空间结够()
低层:东北风或西北风与西南风形成辐合上升
700切变线
无辐散层,弱低槽东移
高层为辐散层
3、梅雨期暴雨系统
①500百帕中纬度短波槽
短波槽带下弱的冷空气
槽前正涡度平流诱发低层低涡形成东移
②700,850百帕
江淮切变线上东移的低涡(西南涡)加强低层正涡度平流—辐合上升
西南低空急流
79%的低空急流伴有暴雨 83%的暴雨伴有低空急流
水汽输送 加强正涡度平流
③地面静止锋上的气旋波
四、华北与东北雨季降水
1、气候概况
①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短,不是连阴雨。
中国暴雨的许多极值记录出现在这一地区;
,极为罕见;
1975年8月7日河南林庄出现24h降水量1060mm,3天降水1605mm,为全国大陆之最;
1963年8月2—8日河北省獐幺7天共降水量2051毫米亦为我国7天降水的最记录
1977年8年1—2日内蒙与陕西接壤的毛乌索沙漠中的木多才当降水量达1400毫米,为我国沙漠暴雨中的极值。
河北省对1959年以来23次大暴雨的调查,有10次都出现500毫米的暴雨点。
四、华北与东北雨季降水
②降水局地性强,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不均匀。
1963年8月河北省的特大暴雨仅降落在大行山东藏的一个狭长地带内。
1975年8月河南省伏牛山特大暴雨,主要降落在伏牛山的迎风面,超过400毫米的阵水面积为19410平方公里。
1958年7月中旬黄河中游暴雨集中出现在三门峡到花园口黄河干流区及伊、洛、沁河流域的狭窄地区。
1977年8月毛乌素沙漠暴雨500毫米以上的雨区范围仅为900平方公里左右。
1959年北京夏季总降水量达1169.9毫米,但在1965年夏天仅降184.6毫米,相差约6倍。
四、华北与东北雨季降水
③降水时段集中:华北年降水量的80—90%集中在7到8月。
东北年降水量的60%集中在7到8月。
“63.8”、“75.8”、“77.8”等特大暴雨皆发生在8月上旬。
四、华北与东北雨季降水
④暴雨和地形的关系密切,在迎风坡和山区平原交界处暴雨多。
燕山南藏
太行山东麓和南部
伏牛山东麓以
沂蒙山区都是暴雨最多的地区
2、环流特征
①华北暴雨三种基本环流及其特点:
两高对峙
三高对峙
东高西低
两高对峙:
槽线100-110E
脊120-140E
低槽移动慢或停滞
高1
高2
两高对峙
日本副高稳定,形成阻塞形势
贝糊长波脊发展
低槽自东北至河套一线
低空急流输送水汽
偶有西南低涡自切变线东移
日本副高向雨区补充水汽
高3
鄂克兹克海高压与日本副高叠加形成高压坝
台风北上受阻停滞或切断低涡稳定少动
三高:青海、副高、鄂克兹克共同形成稳定3阻型
②东北暴雨
500hpa 低槽位于110~120N;
中低层存在西南风急流,急流北段产生暖式切变;
地面气旋(黄河气旋、江淮气旋)活动频繁,移入东北产生暴雨;
台风进入长波槽时,常产生特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