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陈晶-2011010949-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docx

格式:docx   大小:3,10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陈晶-2011010949-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docx

上传人:艾米 2022/8/12 文件大小:3.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陈晶-2011010949-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陈晶-2011010949-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2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成因类型
及其基本特征
姓名:陈晶 班级:地质11-7 学号
陈晶-2011010949-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2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成因类型
及其基本特征
姓名:陈晶 班级:地质11-7 学号:2011010949
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受到岩相、成岩、构造、流体等多方面的控制,根据储层成因机理、主要储渗空间类型和岩石特征将碳酸盐岩储层分为4种类型:礁滩型储集层、岩溶型储集层、裂缝性储集层、白云岩储集层。
1 礁滩型储集层
成因
礁型地貌隆起和海平面相对变化控制礁滩体的成岩早期暴露, 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淋滤作用和岩溶作用是控制台缘礁滩体优质储层发育的根本原因。
礁丘在纵向上营建,形成隆起,礁丘顶部及礁前发育礁坪及中高能的生屑砂砾屑滩,向两翼逐渐相变为礁翼和棘屑滩,横向上过渡为礁后低能带、中低能砂屑滩和滩间海。在海平面相对变化和礁丘营建的共同作用下,礁丘的顶部间歇性暴露于大气淡水环境中,受大气淡水溶蚀淋滤作用,在纵向上区别为大气淡水渗流岩溶带和大气淡水潜流岩溶带。
在暴露期间由礁型地貌转化而成的岩溶地貌,已形成岩溶发育规模。礁滩复合体核部形成岩溶高地,礁翼形成岩溶斜坡,礁后低能带、礁滩间海形成岩溶洼地、洼坑。储层在侧向上主要发育礁滩复合体核部和翼部,核部以好—中等储层为主,翼部以好储层为主,礁后低能滩和低能泥晶灰岩沉积区储层变薄变差。
碳酸盐岩的埋藏溶蚀作用是提高储层孔渗性的一种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多期油气运聚和埋藏溶蚀作用增加了储层的有效储集能力。多期构造破裂作用所形成的裂缝改善了储层的渗流条件,增加了储层和微观孔隙结构的连通性。
3
裂缝系统不仅沟通了孔洞层,为埋藏岩溶提供了条件,从而形成了好的缝洞体系,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2 岩溶型储集层
成因
岩溶指未饱和的、含CO2 的溶液溶解了碳酸盐岩,形成溶孔、溶洞和洞穴。
碳酸盐岩形成两个构造控制的暴露面,在表生成岩作用下,大气降水与地下水和混合水构成循环体系,形成地质历史中的溶蚀系统,溶解碳酸盐岩地层。溶蚀最直接的结果是暴露的碳酸盐岩溶解、溶蚀、孔隙度的增加,渗透性增大,组构了面状分布的表生岩溶带。
沉积物暴露后,大气降水接触碳酸盐岩表面,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向低洼处流动,另一部分则沿岩石裂缝及原生孔隙形成渗流带。当大气降水渗流到潜水面以下后,水头的流动方向发生变化,由垂向渗流变成横向流动为主,形成潜流。经过一定时期的大气降水淋滤溶蚀以后,碳酸盐岩的表面及浅部的原生孔隙扩溶形成早期岩溶带。继之,早期岩溶带形成连通性较好的孔、洞、缝系统,促进了岩石的进一步溶蚀成为后期成熟岩溶带,在纵向上形成地表残积带、渗流带和潜流带。在遮挡和封盖层优良条件下,岩溶斜坡和台缘区均有工业油气藏。
特征
不同岩溶地貌区,碳酸盐岩的储集性能各异,成藏组合也不同:岩溶高地溶蚀空洞发育,但遮挡不足;岩溶高地边缘和斜坡区,是有利的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