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我与家乡共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2,24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与家乡共发展.doc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2/8/12 文件大小:2.1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与家乡共发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与家乡共发展
我是贵州盘县淤泥河人,今年已经20多岁了,我和家乡一起成长。对如今的生活,心满意足。目前我我在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读书,有空便出来逛逛盐务街,或者坐花溪大巴士到老同窗吃吃饭,和同窗们学着计算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一切 我与家乡共发展
我是贵州盘县淤泥河人,今年已经20多岁了,我和家乡一起成长。对如今的生活,心满意足。目前我我在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读书,有空便出来逛逛盐务街,或者坐花溪大巴士到老同窗吃吃饭,和同窗们学着计算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一切都是共产党给的。我每天都“颂祖国,感党恩。”
改革意味着奔腾,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但是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变化着。 我的家乡—盘县,旧名城关镇,位于贵州省与云南省的交界处。
昔日,我的家乡是依山而建的一种小村庄。背面靠着的山很高很大,山顶上尚有诸多堵石墙,听爷爷说那还是此前打土匪打仗时修的。道路所有是泥路,坑坑洼洼的,残留在我脑海里的家乡,到处都是平房,所见的平房屈指可数,并且大多数都是瓦屋,刮风下雨时,严重的倒屋,轻则水会进屋,常常看到的就是一种叔叔在我们家的房顶上挪过来挪过去的修屋顶。屋前的泥路冷冷清清,没工厂,没商店,更不要说路灯了。一条街道简直是封闭的。在当年,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的。人们那时穿的衣服均有补丁,此前有一句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连鞋子也是靠自己那双机灵的手做出来的,有草鞋、有布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灵秀孕育一方文化。淤泥河啊,以她甘甜淳美的乳汁,滋养了八大山也似雄魁体魄的彝家汉子,和淤泥河的杜鹃花也似美丽动人的彝家姑娘。她千年万古不断地流淌着,在稠密岁月的积淀中酝酿出了彝家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积淀了彝家民族文化的锦绣篇章——那热烈的六月二十四火把节,那欢乐的十月初一彝族新年,那喜庆的嫁娶婚俗,那隆重的丧葬转场等等说不尽数不完的节庆典礼,丰富多彩得赛过那满山遍野的乌蒙杜鹃花,彰显出彝家无比娇艳的民族风光。
每次放假,就一定会想回家!跳下车的那一瞬间,对家乡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当我一步步走向那矮矮的瓦房——我的家时,仿佛外出已久的游子,正一步步走向妈妈的怀抱!一路上,左边看看,右边瞧瞧,村里有添了几栋楼房,街上又多了一家超市,看见了老旧已久的房子翻新了等等!
淤泥河美丽了!几种月不见——你尽然变得如此的美丽动人,是谁?又以一种什么样的想法变化了你?视觉的传递让大脑有瞬间的短路——我呆住了。当拥挤的信息得到缓和,我开始欣赏、发出内心的赞叹。本来土气的乡街也可以山鸡变凤凰!是国家的新农村政策,是贵州省的旅游开发,还是彝族文化的苏醒?不管是哪一种,我都不想去考证,反正它美丽了,美丽的如待嫁的新娘。
昔日老旧脏乱,高矮不一,大小不等的店铺瓦房,披上红妆就变了模样,变得养眼亮丽,焕然一新,层次分明的美感骤然显像,这种脱胎换骨的变化让我不舍拜别。青灰的瓦房,俏丽的飞檐,雕梁画栋,红的耀眼;洁白的屋墙,远如舒卷的云彩,这让乡镇小城显得古色古香。一排排站立在商店门前摇曳的火红灯笼,似礼仪小姐的热情召唤,一种浓郁的民族气息盈满了街道两旁。这里是我的家乡,在热闹的集日她们背着背篓,身穿艳丽奇异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