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制小乐器
《自制小乐器》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自制小乐器》)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设计并制作小乐器
多媒体展示一些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和一些小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们利用自己准备好的材料制作一件或几件小乐器,老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做好后试一试,让乐器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有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
2、自制小乐器演奏会
学生们制作完以后,一起用自己制作的小乐器演奏,使学生们享受成功的乐趣。
通过演奏会的形式,一方面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交流让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做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本组或其他组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这个环节通过设计、制作、演奏乐器、交流、评价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了科学与技术、、艺术的整合。巩固了前面有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又一次认识了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与振动之间的联系。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抓住重点内容。
5、自制小乐器
力量大——振动强——声音大
力量小——振动弱——声音小。
八、教学
做一个会享受学习的科学老师
在《自制小乐器》的备课中,我发现自己的想法与作者略有不同:教材中,
“认识乐器”仅仅是作为导入,帮助学生感知到乐器发出的声音大小、高低不同,体验到乐器声音的优美,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制作小乐器的欲望。作者希望通过“制作小乐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声音的大小、高低与振动的关系。多次授课也证明,在我所教授的班级中这是不大能行的通的。于是,我考虑可以将重点从“制作小乐器”转移到“认识乐器”,在“认识乐器”上做足文章,让学生在“玩乐器”、“观察乐器”的过程中有猜测,有发现,有思考,有验证,有体验,从而揭示声音与振动之间的规律。这样,到了“制作小乐器”这一环节,学生就可以应用自己丰富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进行创造和实践。
学习的过程就是这样,需要不断的推翻别人、推翻自己,需要不断的反思,要知道“经验+反思=成功”,这也是学习中的一大乐趣吧!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实践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和拓展。利于学生检验所学知识,提高动手技能,启发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小乐器的制作巩固前面所学声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演奏一些乐器,使学生感知到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再通过自制小乐器的过程,使学生对乐器的不同声音产生更丰富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教学重点:小乐器的制作 教学难点:小乐器的制作 教具:多媒体、鼓、交响乐和音乐资料。 学具:碗、、饮料筒每人一个,20cm*20cm牛皮纸、塑料薄膜、橡胶薄膜各一张、橡皮筋数条、胶带、啤酒瓶数个、玻璃杯数个、硬纸盒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曲优美的音乐片段。 问:你认识这些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你会弹奏吗再让学生认识图中有哪些乐器,并简要说出一下这些乐器怎样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