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docx

格式:docx   大小:404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晓熙 2022/8/12 文件大小:4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版本号PJHH:2013-001
盘锦鸿鹤化工有限公司
安全,仓库人员不得拆卸。
9. 运送各种易燃、易爆物品时,盖要拧紧,容器要竖直放稳。运送人员禁止吸烟,沿途须距离火种5米以外。运送电石时,先要把桶盖松开放出气体,中途注意防潮,雨天不准装运电石。
10. 各种压力气瓶的存放、使用和运输,必须遵守国家《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三、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操作
1、气焊与气割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
2、在禁火区内进行焊割前,必须实行动火审批制度,由有关部门出具动火许可证后,方可作业。
3、搬运氧气瓶、乙炔气瓶时,必须避免碰撞、振动,要戴好安全帽、防振圈;使用保管中应避免曝晒和火烤。
4、在焊接作业场地lOm范围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5、焊割工作前必须检查焊割工具是否完好和性能正常,特别应检查回火防止器、安全阀是否安全好 用。
6、使用氧气时,应站在出气口的侧面,缓慢开启阀门。乙炔瓶必须直立 放置,不准卧放。
7、焊割所用气瓶离电闸及正在散发热量的物体及设备不应 小于2m,使用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之间不应小于4m。
8、工作时必须按 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必须戴有色护目镜。
9、应经常自检所用气瓶 上的压力表是否完好、性能是否正常,并要按规定向计量单位送检,以确保计量准确。
10、氧气瓶及压力表的部位,均不得沾染油脂。
11、氧气表 和乙炔表冻结时,不准用火烤或锤打,应使用热水或蒸汽解冻。
12、在容 器及舱室内焊割时,要设监护人、通风装置和采取防火措施。停止工作时,应将焊割炬关好,并带出容器。
13、登高作业之前,应先检查作业点下面地面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脚手架、桥板是否牢靠。登高作业应扎标准防火安全带,并要注意防止重物和工具下落伤 人。
14、氧气瓶使用到最后必须留表压~,乙炔气瓶 使用到最后必须留表压以上。
15、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检 查现场,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16、乙炔瓶、氧气瓶、氢气瓶及易燃物品等严 禁同车运输。
17、在气焊与气割过程中必须注意防火、防爆。
四、消防安全岗位操作规程
1、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每月检查一次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确保全部消防器材安全有效。
2、进场性检查现场及驻地消防设备的完好性,发现丢失及损坏的及时进行补缺。
3、每年组织一次本公司全员参加的消防演习一次,使全体职工了解相关消防安全知识,确保每位职工都能熟练运用各种消防器具。
4、灭火器按要求定期检验、充装,发现破损无法使用及时更新补充,确保各种灭火器具安全有效。
5、灭火器等其他消防器材由消防安全员专门管理。
五、手工电 弧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由于手工电弧焊利用的能源是电,同时电弧在燃烧过程中产生高温和弧光,药皮在高温下产生一些有 害气体和尘埃。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触电、弧光和电热伤害、有毒有害气体侵蚀、火灾与爆炸等不安全因素。
手工电弧焊操作安全规程
在下雨、下雪时,不得进行露天施焊。
在高处作业时,不准将焊接电缆放在电焊机上,横跨道路的电焊线必须有防压措施。施焊前应先检查周围不得有易燃易爆品,并系好安全带。
二次线不宜过长,一般应根据工作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施焊过程中,当电焊机发生故障而需要检查时,须切断电源,禁止在通电情况下用手触及电焊机的任何部位,以免发生事故。
严禁将焊接电缆与气焊的胶管混在一起。
在容器内焊接时,应使用绝缘防护用具,通风、照明应良好。
在焊接时,不可将工件拿在手中或用手扶着工件进行焊接。
露天装设的电焊机应设置在干燥的场所,并应有棚遮蔽。
电焊机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机,不得多台串连接地。
严禁将电缆管、电缆外皮或吊车轨道等作为电焊导线。电焊导线不得靠近热源,并严禁接触钢丝绳或转动机械。
六、岗位操作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1、车间生产员工一律穿工作服、着装整洁、不准穿拖鞋、不留长发。
2、经常检查并保持各自岗位消防器材设施完好、可靠。车间内不准吸烟,危险性作业场所要做好应急防范措施,以防万一。
3、交接班均应检查本岗位的阀门启闭是否正常,管道是否畅通,压力、温度是否正常,设备是否有泄漏现象。
4、严格控制各项工艺指标,精心操作,勤细调节,使压力、温度保持平稳状态。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调整,加强前后岗位的联系,密切注意压力、温度的变化情况。
加强巡回检查,了解反应釜的反应情况,发现不正常现象应及时报告,紧急情况可先处理后汇报,生产过程中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7、按照操作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