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掠过京城清风驻牧心灵诗话.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掠过京城清风驻牧心灵诗话.doc

上传人:夏天教育 2022/8/12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掠过京城清风驻牧心灵诗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掠过京城的清风驻牧心灵的诗话
2007年1月10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奉上了以学院自己力量为主创演的蒙古题材歌剧《木雕的传说》。该剧的成功演出为乍寒的的小伙伴娜拉两小无猜,一同种下了一棵树,以后小姑娘不幸病逝,剩下巴特尔孤零零一个人。这是故事的引子,以后可能给删了,我感觉这还值得考虑。歌剧的矛
盾矛盾展开得比较慢,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这是一个真理、一个规律,是不能违抗的。不能在没有戏剧矛盾的情况下抒情。前面矛盾矛盾展开的迟缓,表达的部分太长了,这样就
不容易把观众很快地吸引进来,观众的情绪是比较松散的。”于庆新也谈到:“前两场有些戏能够压缩,像婚礼场面只是
纯真的风俗展示,和整个剧情的发展脱节,与其这样,我感觉不如把这个时间、空间让出来表现娜拉,在整个戏中,娜
拉比公主的戏弱好多。”金正平先生也认为:“前面显得多了一点,平庸了一点。为什么有人说,越往后看越好,我感觉
有两个方面,一是后边戏剧的矛盾更为激化了,也进去了,再一个就是对现代歌剧的创作手法仍是运用得很完整的,对
于戏剧的衬托,对于整个歌剧的表达都是很好的。”
三、对于《木雕的传说》的音乐特点
歌剧是以音乐为载体的戏剧,音乐的利害是决定歌剧成
败的重点所在。没有好的音乐就不会有好的歌剧。《木雕的传说》的作曲是位拥有丰厚蒙古文化底蕴且娴熟掌握各类作曲技法的非著名的资深作曲家,该剧以前他已积累了管弦乐
《西部狂想》《那达慕序曲》、马头琴协奏曲《阿勒泰》、舞剧《在同一片蓝天下》等大量不同体裁的作品。作曲家自己
拥有的文化基因和多年不懈的创作为《木雕的传说》的成功打下了重要基础。作曲家莫凡说:“该剧的音乐是那么的流利、那么的抒情,没有任何的装腔作势,没有任何的个人表现,而是融到民族的血脉里面,这是很真挚地来发出它的声音。”歌剧音乐并非歌曲曲调,纯真的抒情性远不能解决戏剧的展开与表述,作者在抒情的同时,更注意了歌剧音乐应当具备的其他因素,如田联韬剖析的:“歌剧作品最能够考验作曲家所具备的综合实力,对该剧的音乐我们基本是满意
的,也是肯定的,所以我感觉斯仁在这一次的创作中考虑到了总体性、立体性和交响性,可是也有些不足。因为在总体
上有了考虑,改变了过去和现在某些歌剧的平面性、连缀体,这些是很好的。”辛沪光也谈到:“我们过去也搞过民族歌剧,也强调民族特色,但那只是民歌拼盘,没有戏剧性的相互联
系、主题连接等,但《木雕的传说》却做到了,运用了民歌素材,但能从民歌中跳出往来驾驭作品,这是作曲家很好的创作。”于庆新指出:“《木雕的传说》的问世令人对民大音乐学院刮目相待,作曲家斯仁能够说是音乐界杀出的一匹黑马。”
对于歌剧音乐,与会专家赐予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进一
步完善的建议。如肖冷认为:“对白和宣叙调尽量靠近些、
统一些,或许说,尽量少用一些对白。由于主调主音太多、
阻挡终止太少,显然缺乏动力感,静止感过强。我感觉在解
决和声的动力感上,应当全盘考虑一下。”对于乐队配器,
杜鸣心说:“还应更丰富些,戏剧性的热潮没有达到交响性
的发挥。有几个地方,到了最后热潮的地方,唱完了,乐队
也完了。作为抒情性音乐,弦乐要用得更多一点,铜管要往
里头埋一埋。我再说一次,音乐确实仍是不错的,仍是很动
听的,希望能够达到更高层次。”辛沪光也认为:“从音乐的角度上讲,前半场音乐的张力不够,主假如调式布局多运用
离调,戏剧性不够充分,反而没有了一种紧张感,所以矛盾不起来,紧张度不够,应适合地压缩些,到了第三场,戏剧性张力展现出来了。”
《木雕的传说》作为作曲家歌剧创作的处女作,必定存有一些有待整改的不足,但这恰好是该剧能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梯,经过对它们的仔细吸纳、总结和因剧制宜的加工整理,一定能够将这部歌剧音乐打磨成更为感人、更为耀眼的美玉。
四、对于《木雕的传说》的表演特点
歌剧是舞台艺术。演歌剧,除了要有适于该剧的演员、导演,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支好的交响乐队。或许是由于歌剧乐队不像舞台上的演员那么耀眼,所以人们较少关注到他
们,其实这是不公正的,歌剧中的“歌”与“乐”缺一不可,没有好的乐队就不会有好的“舞台歌剧”。
《木雕的传说》的乐队和合唱队作为以学生为主的学院管弦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