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2
文档名称:

《中医伤寒》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8,303KB   页数:46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伤寒》PPT课件.ppt

上传人:1354793**** 2022/8/12 文件大小:8.1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伤寒》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节 伤寒(typhoid fever)
一、概述
(一)、定义: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二)、特征: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增生。
(三)、临床表现。
(四)、致病菌:伤寒杆菌。
(五)、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六及发病机制:
1、病原体:溶组织内阿米巴。
2、传播途径:经消化道。
地区:热带及亚热带多见。
3、发病机制:
①接触溶解
②溶组织酶
③肠***
④伪足运动与吞噬功能。
一、肠阿米巴
(一)部位:盲、升、乙、直;重者整个结
肠和回肠末端也可受累。
(二)病变特点:
以组织溶解为主的灶性坏死性肠炎,形
成口窄底宽的烧瓶状溃疡。
二、病理变化:
(三)急性期病变:
肉眼:形成口窄底宽烧瓶状溃疡。
镜下:肠壁溃疡处为无结构淡红染液化性坏死,口小底大,边缘充血水肿少量淋、浆、巨噬细胞浸润,深达粘膜下层(重者可达浆膜层)。
临床表现:右下腹压痛,腹泻,果酱样大便。
(四)慢性期病变:
病变复杂—坏死、溃疡、增生瘢痕形成同时存在。肠粘膜形态多样—破絮状,萎缩,息肉形成。
病程长者,肠壁增厚,可致肠腔狭窄。肉芽组织增生明显可形成局限性包块—阿米巴脓肿。
临床:肠功能紊乱症状。
(五)并发症:
肠出血。常见于急性期(量较少);肠梗阻、肠穿孔,较少,见于重症患者。
二、阿米巴性肝脓肿
可单个或多个,80%位于右叶,它是肠阿米巴病最常见合并症。
发病过程:
静脉及静脉周围炎
滋养体 肝内 肝细胞溶解坏死,液化,出血 多个小脓肿 融合成大“脓肿”(内含液化坏死物、陈旧性出血,而成果酱样物,壁及腔内有破絮状外观。)
临床:发热,肝大,右上腹痛,全身消耗症状。
并发症:膈下脓肿,脓胸,肺脓肿,腹膜炎等。
门静脉
四种肠道传染病简要比较
肠结核
肠伤寒
菌痢
肠阿米巴
病原体
结核杆菌
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
好发部位
回盲部
回肠
乙,直
盲,升
病变性质
肉芽肿性
增生性
纤维素性
变质性
溃疡特点
垂直
平行
表浅不规则,地图状
烧瓶状
病变特点
结核结节
,干酪样坏死
四期,伤寒小结
卡他性,假膜性
组织溶解液化性坏死出血
第五节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一)概述:
1、概念: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2、流行病学特点:散发,冬、春可流行。儿童、青少年多发。
3、临床特点: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斑)脑膜刺激症状,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致病菌:脑膜炎双球菌(内***)。
2、传染途径:呼吸道(飞沫)。
3、发病机制:细菌入血繁殖 脑脊髓膜炎症 细菌蛛网膜下腔繁殖播散,病变弥漫。
(三)病理变化:
1、肉眼观:
①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②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污秽脓性渗出物以致大部分脑表面沟回结构模糊不清(大脑额叶,顶叶明显)。
③病变轻的区域脓性渗出物沿血管分布。
④大脑凸面矢状窦、脑底也可见脓性渗出物。
⑤不同程度脑室扩张。
2、镜下:
①蛛网膜下腔增宽,其内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及纤维蛋白渗出。
②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③邻近脑实质轻度水肿,重者也可有炎细胞浸润称脑膜脑炎。
④重者可有动静脉炎血栓形成,造成脑实质出血性梗死。
(四)临床病理联系:
1、颅内压升高症状:头痛,喷射性呕吐,小儿前囟饱满。
2、脑膜刺激症状: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屈髋伸膝征(Kernig征)
3、颅神经麻痹:Ⅲ~Ⅶ颅神经
4、脑脊液压力升高,混浊不清,含有大量脓细胞,蛋白含量高,糖减少,涂片可查病原体。
5、败血症。
(五)暴发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
它是暴发性脑膜炎的一种,多见于儿童。起病急骤,病情险恶,短期内死亡。
本病脑膜病变轻微,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休克和皮肤大片紫癜,双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严重出血,肾上腺上皮质功能衰竭─沃-弗综合征(Waterhouse-Friederichsen)。发生机制是DIC。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