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文档名称: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docx

格式:docx   大小:85KB   页数: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4 2022/8/13 文件大小: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附件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7年5月
子(thm2h/hm2MJmm);厶S为地形因子,厶表示坡长因子,S表示坡度因子;C为植被覆盖因子。
数据准备
(1)数据来源与获取根据上述模型,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估需收集高程数据集、
气象数据集和土壤数据集等数据,具体信息见表A3。
表A3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估数据表
表A3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估数据表
名称
类型
分辨率
数据来源
高程数据集
栅格
30m
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
气象数据集
文本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土壤数据集
矢量/ExceI

全国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库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
(2)数据预处理
降雨侵蚀力因子/?是指降雨引发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通过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因子反映,计算公式如下:
R~R
n/=lj=Q
式中,/?为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MJmm/hm2ha);7?为第k半月k
个半月的降雨侵蚀力(MJmm/hm2ha);/c为一年的24个半月,A=1,2,…,24;/为所用降雨资料的年份,Q1,2,…,n;丿为第/年第斤个半月侵蚀性降雨日的天数,戶1,2,…,m;$为第/年第*个半月第丿个侵蚀性日降雨量(mm),可以根据全国范围内气象站点多年的逐日降雨量资料,通过插值获得;或者直接采用国家气象局的逐日降雨量数据产品。Q为参数,暖季时a=,冷季时a=o
土壤可蚀性因子K指土壤颗粒被水力分离和搬运的难易程度,主要与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体结构、渗透性等土壤理化性质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K
K
(1-/77/100)
[m/(m
m
)]
1
/
[orgCexp]
1
(1
m/100)/{(1
m/100)
exp[
2(1m/
100)]}
式中,仏表示修正前的土壤可蚀性因子,K表示修正后的土壤可蚀性因子,似條皿和寥分别为粘粒(Vmm)、粉粒(mm〜mm)、砂
粒(mm〜2mm)和有机碳的百分比含量(%),数据来源于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在Excel表格中,利用上述公式计算K值,然后以土壤类型图为工作底图,在ArcGIS中将K值连接(Join)到底图上。利用ConversionTools中矢量转栅格工具,转换成空间分辨率为250m的土壤可蚀性因子栅格图。
地形因子厶S厶表示坡长因子,S表示坡度因子,是反映地形对土壤侵蚀影响的两个因子。在评估中,可以应用地形起伏度,即地面一定距离范围内最大高差,作为区域土壤侵蚀评估的地形指标。选择高程数据集,在SpatiaIAnaIyst下使用NeighborhoodStatistics,设置StatisticType为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得到高程数据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在SpatialAnalyst下使用栅格计算器RasterCalculator,公式为[最大值-最小值],获取地形起伏度,即地形因子栅格图。
植被覆盖因子G反映了生态系统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控制土壤侵蚀的积极因素。水田、湿地、城镇和荒漠参照N-SPECT的参数分别赋值为0、0、和,旱地按植被覆盖度换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罕为旱地的植被覆盖因子,6为小数形式的植被覆盖度。其余生态系统类型按不同植被覆盖度进行赋值,如表A4所示。
表A4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植被覆盖因子赋值
生态系统类型
植被覆盖度
<10
10-30
30-50
50-70
70-90
>90
森林
灌丛
草地
乔木园地
灌木园地
模型运算
将各因子统一成250m分辨率的栅格数据,在ArcGIS栅格计算器(SpatiaIAnaIyst->RasterCaIcuIator)中,根据公式计算得到生态系统水土保持量。
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评估防风固沙是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地等)通过其结构与过程减
少由于风蚀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作用,是生态系统提供的重要调节服务之一。防风固沙功能主要与风速、降雨、温度、土壤、地形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以防风固沙量(潜在风蚀量与实际风蚀量的差值)作为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的评估指标。
评估模型采用修正风蚀方程来计算防风固沙
量,公式如下:
SR^S-S
27
-Qe
S
Q
S
(莎
EF
S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