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陶艺艺术(中华陶).doc

格式:doc   大小:3,74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陶艺艺术(中华陶).doc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2/8/13 文件大小:3.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陶艺艺术(中华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陶艺艺术
陶艺艺术的发展
陶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种代名词。然而,当中国的陶艺家们猛然从“老式”、“实用”、“日用”等字眼中惊醒重新打量世界时,却发现自己落后了。的确,现代陶艺已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与人们的平常生活息息有关的工,而不只是“现代陶艺是什么样子?”,我觉得陶艺才干真正从“老式”走入“现代”。
  中国老式陶艺是附属于陶器的,“实用而尽量美观”在相称长的时间内限制了现代中国陶艺发展。在这种观念下,陶艺只能属于工艺美术,其功能只是实用加玩赏。在这种状况下,陶艺家的才智更多的受到了“制器”的局限,只能在追求设计与形式美的领域里摸索,陶艺家也更接近于工艺家,无法融入现代艺术的潮流。
  现代陶艺的作用在于它扩大了原有陶艺的艺术属性,使陶艺家不受“制器”的限制,可以在其审美和价值批判领域里驰骋。她既可以在本来的设计领域里继续有所作为,又可以充足发挥其艺术家的天性,针对现实进行有价值的文化批判,从而涉足到雕塑、装置等众多艺术领域。丰富了自己又补充了其他艺术门类,从而丰富视觉艺术的门厅。
  因此,老式陶艺无论如何发展均有“器”的约束。现代陶艺发展,在结识上一方面做到的便应是功能论上的转移,从而脱离对“器”和固定造型的依赖,而真正走向一种更广阔的天地。
  这种隔阂是可以通过观念转变而化解开的,它的存在也是现代陶艺不断发展的动力。
二、传播与接受的局限
  现代艺术中的诸多流派,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中晚期,如暴风骤雨般进入中国。虽然当时中国人还不懂得欣赏,有的甚至产生厌恶之情,然而在客观上承认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从观念上日益接近它们。现代陶艺没有赶上那段风潮,从传播的角度看似乎错过了黄金时节。从现状看,许多业内人士也指浮现代陶艺仅在某几种瓷区和都市中基本较好,如景德镇、广州、上海等地,然而从面上讲其群众基本相称单薄,没有培养出一种大范畴的陶艺欣赏群,这是不利于现代陶艺的发展的。我们也注意到由于目前中国的日用陶瓷和美术陶瓷产业并不景气,因此虽然在本来有着深厚老式的许多瓷区,其群众对陶艺的爱好也在削弱,这种状况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另一方面,媒体、报刊对现代陶艺的简介是零星的,形不成规模,更不用说专门的陶艺刊物了。目前担当着传播任务的是某些陶艺工作室,但她们的作用未受到注重,有识之士指出一种国家陶艺整体发展的前提是要把民间的力量调动起来,只有水涨才干船高。
  从接受者来看,中国人固然不缺少对陶瓷的感情,然而的确谈不上她们对现代陶艺的感情,由于大多数人对陶艺的见解都停留在老式的观念上。再加上传播不力,欣赏者的口味自然很难调动起来。
  然而,我们要看到,现代陶艺在精神上与现代艺术运动是相通的,人们能接受现代艺术便能接受现代陶艺,这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成为现代陶艺中一种十分突出的问题。陶艺家夏德武说:“广州美院的一批人请了中央美院的某位艺术评论家去评论现代陶艺,她可以拿现代艺术观念、现代哲学来评论现代陶艺。但我觉得这是远远不够。”她指浮现代陶艺批评家很难形成的因素是中国现代陶艺不发达,她觉得非常需要理论家。笔者曾在中央美院图书馆找到一本所谓“现代陶艺”的书,事实上书中的陶艺品只是现代的“活人”做的陶艺。可见,现代陶艺在理论上是相称匮乏的,能找到的简介现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