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工厂火灾应急监测案例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工厂火灾应急监测案例探讨.doc

上传人:彩凤w 2022/8/1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工厂火灾应急监测案例探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工厂火灾应急监测案例探讨
秦惠平,沈秋华 摘?要 2009年9月29日17:00,吴中区环保局接到上级应急指挥组关于石湖西路一公司发生火灾事故的紧急通知,于是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区监测站应急监测小组分二组,分别于17:20及1。当时现场为东北风, m/s,处于事发地下风向500 m以外有居民住宅区。
2 应急监测的实施
人员分工
区监测站应急监测小组统一由“一把手”亲自负责应急监测工作的指挥和协调。
1)应急监测小组负责对火灾地产生的废气污染源环境影响进行调查,利用便携式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仪、格雷沃夫气体分析仪等仪器对事故地下风向进行监测,了解废气污染物状况,并将结果及时上报站、局应急领导小组。
2)应急监测小组负责对火灾地附近河道进行调查,利用便携式pH计、溶解氧现场测试,采集现场样品及时送站分析室分析,来了解废水污染物状况,并及时上报监测分析结果。
应急监测方案
监测因子及方法的确定
根据火灾地现场燃烧物质分析,确定监测的废气污染因子主要有:甲苯和二氯甲烷,采用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仪通过现场定性扫描分析,根据图谱进一步确认以上两种为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废水污染因子除常规项目外,还包括特征因子苯胺及甲苯。通过现场便携式仪器及样品采集分析来获得污染物的浓度。
评价标准的选择
废气:按照我国现行和参考前苏联的标准为:甲苯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mg/m3;二氯甲烷执行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50 mg/m3。
废水:厂区排口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河道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监测点位的确定
废气:重点关注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最高点和附近居民敏感点的浓度变化值。现场采用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仪及格雷沃夫仪器在事发地下风向,由近至远进行扫描监测,根据污染物图谱峰高值的变化来确定火灾地废气的影响范围。
废水:重点掌握灭火污水及附近河道水质状况,设置了火灾地及苏蠡河两个主要关注点。现场采用pH计、DO仪测试及采集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等方法来确定火灾地污水的影响范围。
3 监测结果及对事故处置的效用
监测结果
废气:根据现场发生的状况和涉及的影响区域,于上美摄影器材火灾现场的下风向:苏蠡路与石湖路口、苏蠡路南200 m、400 m及1?000 m分别设置四个点位, mg/m3、 mg/m3; mg/m3、 mg/m3; mg/m3、 mg/m3; mg/m3、 mg/m3。
废水:根据现场灭火污水及对附近河道的影响程度,对火灾地厂内及厂门口设置2个断面,苏蠡河设置4个控制断面,除火灾地厂内甲苯( mg/l> mg/l)超标外,其余均达到标准。
监测结果对事故处置的效用
环境监测部门通过对火灾事故地周边空气的全程跟踪扫描监测,快速确定了污染物种类和环